法国那边为了能获得进入中华民国这个庞大商品市场的入场券,也开始于中华民国接触,希望双方恢复正常关税。
谈判很友好,也很顺利,法国政fu与西北政fu很快就达成了商品进出口关税方面的贸易协议。
双方在签订协议后,贸易关系恢复了正常。
拿到了中华民国这个庞大商品消费市场的入场券,法国也野心勃勃的想要将商品卖入中华民国。
可惜的是,法国人同样拿不出太多高附加值的商品能够在中华民国卖的动的。
尽管英法在中华民国的商品市场中,一些奢侈品卖的不错,也有几种普通商品卖得还行,不过主要还是向中华民国出口原材料。
法国也有大量的殖民地,其中主要集中在非洲。
法国也开始向中华民国出口煤炭和钢铁,以及各种矿产,其中法国还为中华民国出口了大量钾矿石。
钾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法国境内的钾矿资源可有不少,所以法国人能有大量的钾矿石可以出口。
中华民国缺乏钾肥,能从欧洲进口那自然是最好的。
有了钾矿石,就能自己生产钾肥。钾肥可以让作物抗倒伏、抗旱,使秸秆更坚强。法国人出口到中华民国的这些钾矿石基本上都是用来生产钾肥了。
美国在见法国与中华民国签订了贸易协议后更加郁闷,美国围堵中华民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垄断欧洲商品进口市场,让美国的商品大量卖到欧洲去。
结果天不遂人愿,英国和法国都先后与中华民国从新恢复了正常贸易关系,这样一来让美国的商品出口变得很被动。在欧洲的商品出口量为之减少。除了福特汽车卖不出去之外,海外的石油市场也缩小了。
美国的石油,长期都是占据世界石油供应的大部分市场的,唯一的竞争对手也就是俄国。现在俄国高加索的炼油业也已经被中华民国给拆了,自然也就无法对美国的石油产业构成威胁。
新的竞争对手则出现了,那就是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这个时候已经在印尼地区开采了石油,石油开始向世界各国出口。这年头卖原油不值钱,但是汽油和柴油值钱,存在很不错的利润。特别是欧洲对石油的需求量一直不小。
而在那些落后地区,煤油却是可以卖出去照明用的。
煤油的输出方面中华民国把四周的市场给占领了,而且还向非洲地区输出了煤油。另外在汽油和柴油方面,向欧洲供应更便宜的汽油和柴油。
美国的汽油和柴油的海外市场一时间遭到了强大的冲击。
中国民族资本财团这个时候有足够的底气和美国拼石油价格,因为波斯和阿富汗的油井出油了。
波斯和阿富汗的油井好似无穷无尽,开采不竭一般。
现在是石油卖得越多,越赚钱。
这个年头的石油开采还未能垄断,而耗油量也没有达到一定规模,想要提高油价显然不是很现实。
这个时候拼的就是价格啊!
所以中国民族财团开始降低燃油价格,向欧洲出口。
炼油产业的扩大,让中华民国获得了大量的炼油副产品,这些炼油副产品可都是有价值的。
例如塑料,就被大量的制取,大量的塑料产品随着中华民国与英法贸易关系的恢复,大量涌入了欧洲市场。
人们对于这些塑料支撑的生活物品非常欢迎,轻便,质量也过得去,最重要的是价格不贵。
另外欧洲人还发现了那些用不锈钢制成的商品,看起来很漂亮,而且防锈。这种钢材从未见过,也是从中华民国那里进口来的。
这种钢材欧洲人还不知道如何生产,只能从中华民国进口。
而在中华民国,不锈钢已经出现好些年头了,只是之前欧洲人忙于战争,对中华民国的市场变化不是很上心。
不锈钢已经在中华民国的市场中比较饱和了,所以开始向欧洲出口。而英法在战后,则想中华民国出口普通钢材。
普通钢铁和不锈钢在附加值方面不是一个档次的。
实际上中华民国这个时候还有一种钢材没有出口,那就是低合金钢。中华民国的低合金钢的生产规模正在不断加大,大量应用在桥梁等工程建设,以及机械设备的制造上。这些低合金钢耐腐蚀,重量更轻,承重能力更强等等特点,让这种钢材用在一些建设上,能取得更好的投资效果。
例如一座桥梁,用上低合金钢,也许这座桥就能多用个五六十年,这笔投资就是更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