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立即着手吧!”
得到这道口喻之后,安藤纪三郎并没有直接行动,而是觉得比较明智的做法还是再等几天。国会正在开会,全体阁僚也都介入了政治活动。两天后,即国会会议的最后一天,安藤纪三郎在东条赴国会大厦的途中把他拦住。他简单扼要地将和平计划向他概述了一遍。
他之所以会对安藤纪三郎的提议感兴趣,是因为东条知道,或许,这是自己唯一的选择了,作为首相,现在的东条已经处于危机四伏之中——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使资源本来就十分贫乏的日本雪上加霜,而海运的崩溃、食物的极度匮乏更是令民众日益不满,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上层势力也开始纷纷倒戈,开始将他抛弃,而他们所选择的就是那个个曾结束与“中国事变”的近卫。
现在安藤纪三郎之所以会直截了当的向他“汇报”,实际上是在逼他表态,要么支持这一计划,收拾他自己弄的烂摊子,要么……想到这,他不禁想到那位被调回东京后,一直闲居在家的老对头石原莞尔。只不过石原莞尔根本不想和东条废话,而是直截了当地说。
“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不具备指导战争的能力,这样下去日本会亡国的,所以请尽早辞去内阁总理的位置”。
“如果,天皇同意的话,当然,这是很好的选择!”
东条的这一句话,实际上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在得到这个回答后,知道东条已经让步的安藤纪三郎笑了笑,看着东条说道。
“那,就麻烦阁下了!”……170771965……>;
第1173章 暗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位置无疑是极为微妙的,一方面,他同轴心国成员——德国保持着极为亲密的军事、经济以及政治合作关系,但同时却与日本处于未宣战的战争状态;而另一方面,又同美英同盟国,尤其是美国保持军事合作关系,通过租借法案从美国获得近百亿美元的物资、贷款,以用于同日本的作战。在为盟国而战时,却同德国媚来眼去,同日本作战时,日本的大使、领事们却在中国活动频频……”
《中国:二战中的骑墙政策》查尔斯?格拉斯
因为中国国家元首在开普敦开会的原因,所以尽管德国答应出面斡旋,并且德国外长多次于柏林约见中国驻德大使,但是这场由日本政府自身发起的,由德国出面斡旋的谈判,在中国却根本没有人予以理会。
几天过去后,因为南京方面还未对德国从中斡旋“中日冲突”的提议做出回答。而生怕错过机会的裕仁天皇这回却按捺不住了,于是立即召见了东条英机,通过安藤他已经了解到东条的想法。
“切勿错过探索中国真正意图的时机,”
裕仁直截了当的说道。
“陛下,不能直截了当地同中国进行谈判吗?为什么不能派一名特使,带上天皇的亲笔信去中国呢?或许蒋介石不在中国,但是汪精卫、管明棠都在中国,现在蒋介石不在中国,也许,更有利于同中国进行直接谈判!”
面对天皇的询问,东条英机直接抛出了一个他思索很久的方案,他知道对于天皇来说,天皇或许不会错过这一机会,但他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却是因为他深知在天皇心目中执行这一任务的人选是近卫。当天,正如东条英机意料中的一样,近卫文麿被从他在轻井泽的避暑别墅召到东京。现在的近卫文麿已经不见了过去的满面贵族气质,而是一副平民打扮,身穿普通的卡叽装——国家文职人员的制服,百感交集地在御文库等候天皇从地下办公室上来。
时隔年余,又一次见到天皇陛下的近卫文麿,第一眼便看出来天皇此时心绪不安——他脸色苍白,疲乏不堪,甚至衣着有些不整。两人免去宫中的礼仪,私下交谈,没有他人在场。这是因为裕仁希望这样做会使近卫直率讲话。而近卫对问题的回答,证实了这点。
面对着自幼便与自己亲近的近卫文麿,裕仁直截了当的问道。
“作为前首相,你对战争一事是怎样想的?”
“国民厌战,”
近卫文麿直言不讳地回答道。
“他们都希望陛下能屈尊代表他们,采取行动,想法把他们从苦境中解救出来。有人甚至说陛下应该负责。必须尽快结束战争。”
“结束战争……”
沉吟着,裕仁盯视着近卫文麿再次发问道。
“那么现在还有结束战争的可能吗?”
“现在还有机会!体面的结束,如果再拖下去的话……”
轻轻鞠首,近卫文麿沉默了下来,他不再继续说下去了,实际上已经不需要再说了。在过去的几个月间,他的身边已经聚集起了许多人,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推翻东条内阁,结束这场战争。
“哦!”
点了点头,既然近卫也这么看,看来,是应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