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永乐朝的 > 第277部分(第2页)

第277部分(第2页)

正在这当口,大殿下过来,看着堂上三人,都不作声,不知生了什么事,一时也不敢插话。楚王咳了一下,“静之高论,静之高论,醍醐灌顶,振聋聩。枉我求佛问道,原来竟是痴迷其中,为求神佛而求神佛,不知求神求佛本真是为何。唉!”

“无量寿佛,贫道亦是受教了。”清虚叹服。

“呵呵,父王,儿臣晚来一步,不曾听得静之兄妙论,可惜。”

“王爷过誉,狂生狂言,妄言,且听之,以应一笑。”

其后是设宴,只是王爷,大公子朱孟烷,王动三人,此时,王动在楚王嘴里也成了静之,在大殿下嘴里成了静之兄,见面不过两三日,仿佛多年故交。王爷这会象是真的关心王动了,问长问短,也拿些修宝塔修陵寝的事问他,也问他生意如何,偶尔也问有什么新作,王动也是照实不客气,一是一,二是二,怎么想就怎么说,也没顾忌太多。王爷反倒觉得王动这人品格不错,不会奉承,也没私欲,一个别致的商人。

王动问到了楚王造船一事,因为楚王掌过兵器,在楚湘一带用兵,水军也是主力之一,楚王倒是奇怪,不知王动为何会对水军有兴趣,王动也是照实讲,想出洋出些生意,提到出洋,楚王说起了郑和,当下也是把王动说的大惊,自己这段历史没弄清,原来郑和已经出洋了,慢了一步,不过没关系,郑和下西洋,本来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经商,只是为了宣扬永乐的文治武功,另加找建文帝,正因为没有经商,所以下西洋所费甚巨,为人诟病,最后不得不停止。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还要神不知鬼不觉的。你若想着让郑和去做生意,他自己不干,朝庭更加不同意,明朝轻商,官府直接经商,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王爷可知佛教是从天竺传来。”

“传达摩乃西域胡僧,即是从天竺而来,唐有三藏西天取经去的便是那天竺,后谒摩罗志也是来自天竺。”

“王爷所言不虚,此次郑大人使西洋,理因会到那天竺国,若是能求得些真经回来,倒是一大胜事。王爷诚心事佛,应谏于皇上。”

楚王听了这话,心头一喜。“静之此议大善。”

“郑大人将两万余人西行,所费惊天,怕是不能持久。”钓鱼,钓鱼!

“依静之此言”上钩了,上钩了。

“西洋物产极为丰富,且不说那些个香料,黄金白银以船载,累年不绝。”

“奇珍异兽,祥瑞遍地,白虎白狮白象白犀,麒麟”

“宝石玉石,更有我朝所不具之钻石,此石晶莹璀璨,历万世不毁。”

不过让王动失望的是,两人眼中并没有放光,他弄错对象了,这两人是出身王家,一来对宝贝只是点缀之物,不太稀罕,二来两人也是不事商贾,真是从骨子里看不起行商的,只不过,王动说的这些个东西,他们没听过,有几分兴趣。

“静之如何得知?”

“家师早年曾经游历各地。”

“静之师傅真神人也。”

有个神仙师傅真是好,自己这些个古怪的言行都有地方可以推,神仙是个框,啥事都可往里装,神仙好处是,仙迹难寻,不可名状,随我怎么说。

不过这下,话题又转到了王动的师傅身上,还好,席上两位给王动的感觉是,基本上已经信了他。接下来,王动大致把亚洲的情况介绍了一下。什么形状,有哪些个国家,有什么物产,另外还顺带着说了说非洲,欧洲和美洲,南极,大洋这两洲就算了,以王动现在这本事和那两位的理解能力,不能说太多,说多了,王动也圆不了,毕竟要以明朝人能够接受的理论来说圆地球是圆的,大陆飘移,板块学说太难了。

王动走的时候,楚王的王爷气派显示出来了,王动是空着手来的,回的时候,两马车东西送回,王爷赐的,绫罗绸缎,字画古玩,放到后世,那可真就大了,就是在明朝,这也是不小的一笔呀,只怕不少过那五千两银子,不过王动倒是无所谓,要他的东西,已经早就从楚王和两位殿下的目光中得到了。

还有一人是吃惊的,就是那个门正,他脑子里可是转了好多个弯。这位掌柜年纪很小,才第二次来,王爷赐了这么多东西,与两位殿下关系也是不熟悉,看他长的也是仪表堂堂,莫不是新的仪宾,仪宾是王府文官,注重外表,到了永乐那个年代,王府仪宾已经快成为王府女婿的专用名词,就象皇帝的女婿称驸马一样。当下门正有点后悔,起先还不大瞧得起这个掌柜,没想到攀上王府高枝了。怎么样才能探到此人底细,潇湘记接下来几日少不得要跑,程掌柜那里看来要上点香了,md,以前都别人进供他的,没想到这会居然要自己去捧一个商人的脚,不爽,不过,门正这个位要坐的久,上面的人不能得罪的。

王动回到潇湘记的时候,长沙府那边有快马过来,张科写的关于郑和已经出使南洋的信息送到了,不过对于王动来说,已经不需要了,他已经从楚王嘴里知道了。但他这会要想的是,如何搭上郑和的船,他印象中,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时候,是在第一次回来后不久,怎么办。

短时间搞定郑和,王动有那个信心,但是如果说动郑和带上他,带上三湘商行的商队,这不是郑和能作的了主的,真的郑和能作这个主,那也是要给郑和绝对的理由。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当今皇帝,皇帝命令你带上我,你不得不带,搞的定皇上,让他下旨,那还要给皇上一个足够的理由能堵上百官的嘴,难。还有没有第三种方法,自己跟在后面行不行,只是借郑和舰队的仪仗和保护,或是借什么藩王的名义跟上呢,难呀!这条路一定要打通,若打通了,那现在就要做准备,船,货,自己行船,有漕帮,雇佣船,想来南京,南通,或是宁波那一带,更不行,福建那一带应该有船。货,那就要赶紧组织三湘商行旗下那些个商家准备货了。头绪太多了,自己一人在这武昌府,没人帮忙呀。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七三节 登黄鹤楼】………

刘秀珠小姐晚上还是会抓王动出来练武,在她的严格要求之下,王动终于可以在她面前晃了起来,她也要看多几眼才能一把抓住他了,这让王动非常晦气,***,折腾了满身臭汗,还是逃不过这丫头一把抓。不过那套剑法,王动也算是舞的有点样子了,一招一式,蛮象那么回事,不懂武功的人可能会被吓到,碰到高手,那就完了,人家一眼就看出你这是在摆姿势舞剑,不是练家子。刘秀珠会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王动,有时也会走神,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当然只是一小会会。她不习惯王动有时会挽她的手,坐下来时,也不习惯王动会搂着她,但也不反感,只是甩脱。当然,她也没仔细想过,自己喜欢王动吗,以后要和王动怎么样。王动则是喜欢刘秀珠的淡定和自然,和她一起时,不受拘束。还有刘小姐教的吐纳之术很好用,这两天王动长考思绪烦乱,不能入眠,打坐吐气,不多会,便心静似海,受浅不浅。

小六子这些天也没闲着,他忙着向潇湘记里的伙计们解释长沙府的变革,那帮人也不知小六子在长沙府只是个迎宾的小二,只是想着,跟着大掌柜的亲随,也是不一般的,个个对他十二分尊敬,小六子倒也没摆大掌柜亲随的架子,这些日子,口才大长,一个小人物也就这样慢慢的培养成长起来了。

跟着鸽子来的,还有小徐掌柜的关于望江楼进展的汇报,装修已经完成,基本没动到什么,只是里面的经营和管理的模式变了,如今只盯着中下层的顾客,把潇湘记那些个手段全部搬来,从早做到晚,从里做到外,二楼也只看住凭江远眺的文人,这样成本下来的,生意额倒是没下,王动也是很欣慰,没看错人。

漕帮严帮主还在汉阳,今日过去传话,邀他明日过来议事,王动想知道关于海上行船的事。太多事了,看来想走遍湖广路大的州府的计划又落空了,只能有重点的看一下了。盘算一下,黄州要去看一上,黄冈赤壁,懂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的人,不去看下赤壁,那就太太那个了,孝感,也是个名城,安陆,德安府城所在,也是要去,襄阳,这不用说,太有名了,钟祥,承天府所在,那还有个靖王爷在那,最好也是要去看一下。再去荆州,辽王朱植在那就藩,还有,去常德一下吧,然后就回,基本如此。

严帮主不知王动找他有什么事,不过还是过来了,结果听王动一说出洋船运,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出海漕帮目前没这个能力,船呢,要去打听一下,太湖那边有大船与京城船厂还有些关系,但出海的船,严帮主自己也没见过。只知道一定是大船,多大,心里没个底。其他人手方面,普通水手,漕帮大把,但不知出海能不能用,严帮主内河内湖老大,真要挂个云帆济苍海了,却现居然不济于事。另外,漕转物运的事,严帮主也话了,基本按着王动的物流公司的想法走,还请王动帮忙给定个生意的章程,王动也没推辞,不过他点名要杨刚随行,一路上也好问问漕帮的情况,熟悉了之后,才能帮着出主意定规章。严帮主当下同意,那边舵主还没走,中午渡船过去带话,晚上就能过来。

到了武昌府说起来也三天了,居然没去黄鹤楼,天天都能看到,居然没上那楼,对于懂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的人,不去看下黄鹤楼,那就太太那个了!

下午程掌柜作陪,王动带上刘秀珠小六子去登那黄鹤楼。才名惊人的王大掌柜后世没到过黄鹤楼,这会他老实的闭嘴了,不敢吹那楼如何如何。其实不吹是对的,真要是他去过了,后世可是五层,这会可是三层,黄鹤楼常毁常修,历代各有不同,万一他说漏了嘴,还不知道怎么补洞。老远就能看到那楼雄踞山顶,巍巍壮观,高古雄浑,极富个性,远远看去,有层叠之感。程掌柜在一边解释,重叠之感源自此楼“四面八方”的寓意,每层有四面角处重叠指八方。

欲上黄鹤楼还能先登高,边爬那山,程掌柜边说着黄鹤楼的传说:“相传古有仙黄人子安尝乘黄鹤过此,故此楼得名黄鹤楼;另说三国蜀汉相费祎尸解为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还有一说有个故事,古有辛氏娘子沽酒为业,一奇伟褴褛先生来,问之要酒,辛氏不敢辞,且侍饮巨杯。如此竟有半岁之期,无任何倦色,某日日先生以桔皮画黄鹤于壁,以抵酒债,凡有酒客拍手或作乐,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因众人费钱观黄鹤之舞,历十年许,而辛氏累钱巨计,后先生飘然而至,辛氏愿供先生,先生笑曰:吾非为此,然取笛吹弄,须臾白云自空下,所画之黄鹤飞来,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这番故事听得三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