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不仅有张溥对于此事的供词,还有其他犯罪事实的供述。
像张溥这样的人一辈子不可能只做一件恶事,所以报刊上面记录了不少相关罪名。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大明这些文人不能轻易的洗白。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深吸一口气,然后闭上了眼睛。
良久,嘴里吐出一个字,“查!”
然而这一字出口,方正化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跪下,大着胆子说道:“皇爷三思啊!这要是查下去,恐怕要兴起大狱啊!”
他自然都看过了册子上的内容,知道在张溥的供述中,牵扯到了许多人,这些事情一旦查下去,恐怕会出大事。
听到这话,崇祯有些压不住火气,怒道:“不查行吗?这上面写的清清楚楚,朕能视而不见?”
这可不是密奏,不是他想压就能压得下的。
很明显,得到册子的绝不会只有他自己,而且得到的人也不会轻易表露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假定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那么身为大明天子的他就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装聋作哑。
因此他别无选择。
更何况,崇祯皇帝也算是借此,看清了更多的事情。
只不过他没想到,在钱士升的助力之下,他自己已经算是最早一批见到手册的人。
这样一来,倒让萧云省了几个月的功夫。
原本报刊刚开始的传播一定会很慢。
因为正常的士大夫就算看到了,也不敢乱传,甚至会销毁。
然而当张溥和张采的家被抄的时候,有些事情就捂不住了。
很快墨家的报刊就暗地里传播开来。
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复社的集会变少了。
前段时间复社的成员还想将张溥的事情给糊弄过去。而现在却是痴心妄想了。
像吴伟业这种对张溥极为推崇的人,此时的脸都被打肿了。
现在连张采也被牵连进去,整个复社就没了主心骨了,虽然也有黄宗羲这样的俊才,但是无济于事。
最主要的原因是复社本就是一个复杂体,这里面的成员大多是心怀鬼胎,加入进来的目的各不相同。
这种天然的隔阂,就导致遇到灾难的时候,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没有被牵连到的人继续扛着光鲜的招牌招摇。
然而好景不长,二月份的时候,华夏报社的第二期报刊发行了。
墨家这边这几年可是抓了不少人,曲阜大会上的那些只是一小部分。
而这次的消息更为劲爆,是关于孔有德叛乱的。
最直接的参与人王道纯就在墨家的手中,而他就是这第二期的核心人物。
在报刊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孔有德叛乱的整个过程都与东林党有关!
喜欢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