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南明史知乎 > 第六十九章 历史的轨迹(第2页)

第六十九章 历史的轨迹(第2页)

不过清廷接到江西起事的报告之后,立即命令进至湖南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率部退回汉阳。

孔有德见人心不稳,为了防止内变,竟然把在湖南降清的原明安国公刘承胤、偏沉巡抚傅上瑞等人全部杀掉。

虽然江北各地的抗清起义此起披伏,但由于王得仁部出击失利,加之清廷反应迅速,及时调回了主力固守汉阳、武昌,稳定住了湖广的局面。

此时如果金声桓和王得仁可以集中主力北上,也是有相当胜算的。

而且拿下了湖广这个“天下粮仓”清军在江南的粮食补给就会变得异常困难。也可以和广西,湖南的南明势力连城一片。

虽然比不上拿下南京的影响,但是夺取武昌也绝对比固守江西要强的多。

王得仁的这个建议并不失为一个上策,且实际效果也不见得就比拿下南京差多少。

毕竟站在全局和从钱默自身的角度出发,金声桓出兵南京才是上策。

但是站在金声桓自己的角度出发,打下武昌可能更加有利。

不过清军在湖广收缩兵力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西湖南明军的压力。

很可惜,此时南明的湖广总督何腾蛟在清廷突然撤兵后,也没有及时出兵策应江西的金声桓,

而是继续热衷于内斗。

等到后知后觉的他反应过来再出兵收复失地的时候,早已错过了最佳时机。

毕竟这个时代无论是金声桓还是何腾蛟对于情报都是相当滞后的。

即使是清廷的情报也远远比不上钱默麾下的情报司,毕竟有钱默这个“上帝视角”的存在,情报司的针对性就要强上许多。

当然如今情报司的盈利能力也很强,南昌倒卖“黄牛票”的收入情报司也是有提成的。

如今在苏湖督府所属的各部中,情报司的盈利能力虽然比不上布政使下属的产业司,但是各种福利提成待遇可谓是最多的,这也是情报司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所在。

不管是南京还是武昌,无论金声桓下决心攻打哪一个,都是对南明极其有利的。

只可惜无论金声桓麾下的文官之首姜日广还是武将之首王得仁,要论起忽悠能力都比不上接下来这位黄人龙。

正是之前谎称“隆武在世”,并伪造诏令给金声桓,王得仁封爵的这位仁兄。

其实历史经常是因为一些小人物而发生重大改变。

钱默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他煞费苦心安排的那场让人声泪俱下的“折子戏”,压根就抵不过黄人龙的一番忽悠。

如果钱默的历史能够学得再好一点,记得历史上正是由于这位仁兄的忽悠,才让金声桓一头撞上赣州这块“铁板”的话,恐怕这位黄人龙早就被情报司给暗杀了。

正当姜日广和王得仁两人争地喋喋不休,金声桓也在为南京和武昌难以取舍之际。

黄人龙这位“大忽悠”终于粉末登场了。

由于之前的“出色”表现,金声桓现在很重视黄人龙这位昔日幕宾的意见。

黄人龙本身没有啥太出众的才能,虽然读过一些史书,但其实肚子里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

但他善于揣摩金声桓的心思,更加敢于扯谎忽悠,之前“隆武未亡”的那番操作就可见一般。

此时的他,刚刚被金声桓委任为总督四川、陕西、山东、山西、河南五省的兵部侍郎,正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之时。

虽然才学不及姜日广,勇武难如王得仁。但正意气奋发的他,怎么能就此落了下风?

黄人龙一开口,就否决了大家的正确意见。

说到:“攻打南京和武昌?你们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岂不闻正德年间宁王在南昌造反之旧事,不知道赣州现在还在清军的控制之下吗?”

金声桓读书不多,自然是不明白黄人龙说话的意思,就问道“此话怎讲?”

于是,黄人龙开始摇头晃脑地卖弄起他的历史知识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