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死,就不用死!对于周瑜的决定,刘泽那是拍手欢迎的,周瑜想用短平快的方式来解决荆州问题,刘泽何尝不是,对于刘泽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看周瑜的进攻态势,目标已不再是夏口,江东的攻击目标,已然锁定了南郡的江陵,而想攻打南郡,巴丘便是江东军的第一个进攻目标。
巴丘孤悬于长江南岸,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刘泽自然清楚它的价值所在,前些时候已派徐荣甘宁进驻巴丘,两个步兵师的兵力加上甘宁水师,合计兵力二万五千余人。但这点兵力想要扼守住巴丘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周瑜的大军有十三万之众,尤其是水军力量,根本就无法与之抗衡。
议事会上,众谋士一致建议立即向巴丘增兵,加强巴丘的防御力量,御敌于巴丘城下,既然巴丘是水陆咽喉之要冲,那么就不能轻易地丢掉。
不过刘泽却有不同的想法,巴丘虽然是要隘,但巴丘在长江和洞庭湖的交汇处,水网密布,根本不利于靖军步骑展开攻势,派去的军队再多,也只能是一昧地龟缩防守,更何况江东水军强大,一旦掐断长江水道,令靖军南北不能相顾,巴丘局势便危矣。所以刘泽没有将巴丘做为主战场的考虑,既然周瑜采用的是攻势,己方是守势,那么优先选择交战地点的权利自然在刘泽的手中。
刘泽的目光,落在那张巨幅的军事地图之上,长江水道在荆州划出一个巨大的“v”字型,江陵夏口居于v字的两个顶端,巴丘则位于v字的底点,放弃巴丘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战场的位置就必须前移,刘泽的目光在夏口至巴丘这一段上搜索着,跳入他眼帘的是乌林二字,刘泽的心不禁怦然一动,乌林的对岸,不就正是赤壁吗?
刘泽只觉得浑身的血液在加速流淌,一听到赤壁,就让人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不错,历史的上赤壁成就了周瑜的千古英名,雄姿英发,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原本刘泽认为历史的轨迹已经悄然地发生了改变,赤壁之战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但鬼使神差地,自己又居然站到了历史的基点上,不过历史真得还会再重演吗?不都说了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强撸灰飞烟灭吗,这次该轮到周瑜灰飞烟灭了。
刘泽将乌林指给众谋士看,贾诩等人一番热议之后,都一致肯定了刘泽选择赤壁做为此次战役主战场的明智决定,这一段江面开阔,水流平缓,的确适合战船交锋,而且江北乌林地势平坦,也有利于步骑的调动作战。
战场选定之后,刘泽立刻下令蔡瑁的荆州水军从南郡出发,向乌林集结,此次水军大战,仅凭甘宁的水师根本就不足以和江东水军抗衡,所以蔡瑁的水军是刘泽必须要调遣的力量。根据刘泽与蔡瑁所订的协议,荆州军水陆旧部,统一由蔡瑁指挥,但战时必须接受刘泽的调遣,此时江东大举来犯,荆州存亡在即,刘泽的命令也是恰当的。贾诩等人担忧蔡瑁会阳奉阴违,贻误战机,所以刘泽在军令之中特别地下令,荆州水军勿必在旬日之内开拨到乌林集结候命,如果抗命不遵或者延误时间的话定然按军规惩处之。
仅管如此,刘泽毕竟还是有些担忧的,一旦蔡瑁的水军不能按时到位,与周瑜决战赤壁的计划很可能就会流产,那么靖军就不得不在巴丘与江东军一决胜负了,真要是如此,局面就会很被动。所以刘泽同时传令给甘宁,要甘宁率本部五千水师先期赶赴夏口,在夏口江面上阻击江东水军。刘泽特别地给甘宁指示,不必于江东水军硬拼,且战且退,只要能将江东水军在夏口附近的江面拖延个三五日即可。
给水军的调令下达之后,刘泽继续地调兵遣将,令文聘率本部人马守襄阳、新野,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全部向乌林方向开进,倍道兼程不恤体力,务必与七日之内抵达乌林。第三军团则驻守宜城,暂不南下。
张飞一听就急眼了,徐州军的大队人马都南下了,唯独他的第三军团还滞留在襄阳一带,这一场大仗居然要让他错过了,张飞如何肯善罢甘休,立即找刘泽理论。
“大哥,俺第三军团可是王牌主力,为啥不让俺南下乌林?”
刘泽呵呵一笑道:“此番作战,以水战为主,雷骑暂时用不上,先屯扎在宜城吧,不过三弟你可不能马放南山,要随时候命,随传随到。”(未完待续。。)
第517章 阻击吴军
张飞是知道刘泽秉性的,令出必行,所以他也只能是抱怨几句,没奈何地退了下去,自领第三军团进驻宜城候命,刘泽既然吩咐他人不御甲马不离鞍,张飞自然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刘泽的军令,整支雷骑严阵以待,召之既来,来之能战。
此次南下乌林的军队包括第一军团的第一、第七骑兵师和第二、第七步兵师,第二军团的第五、第十二步兵师和第二骑兵师,合计步骑六万余人,军令传檄至各营,各营皆整装齐备,克日进发,一路马不停蹄,直奔乌林而去。
陈登谓刘泽道:“此番江东来犯,水军五万,步骑八万,合计兵力十三万余众,主公缘何只调五六万步骑迎敌,敌众我寡,何以为战?文聘旧部尚有两万余人,蔡瑁在南郡更有步骑八万,主公何不抽调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刘泽意味深长地一笑道:“将荆州全部兵力调到乌林不是不可,但如此一来,兵雄势大,周瑜只怕不敢再登陆北岸。”
陈登初时一怔,继而恍然大悟道:“原来主公是想诱敌于北岸既而歼之,倒是登愚顿了,不识主公妙计。”
刘泽呵呵一笑道:“江东水军委实太过强大,我也不得不出此下策,否则就算我军拥有再精锐的步骑,也难以跨江而击,示敌以弱,给周瑜一些幻想的空间,他不想上钩也难。”
长途快速行军乃是徐州军的强项,由于不用担心敌军的伏击和偷袭。徐州军的行军完全摒弃了日行五十里就扎营下寨的惯例,每日行军都保持在一百五十里以上,从襄阳到乌林,总路程也不过才七八百里,原计划预定的七日行程,徐州军只用了五日便抵达了乌林。
抵达乌林之后,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分别在赵云和关羽的指挥下扎营立寨,沿江设立了东西两座大营,壁垒森严,营帐井然。一片蔚然之象。
徐州军的将士追随刘泽多年。都是能征惯战之士,这些立营安寨之事,根本就不用刘泽操心,有赵云关羽高顺诸将安排就行了。刘泽担心的是蔡瑁的水军迟迟未到。要知道这在宽阔的大江之上。徐州的步骑再过勇悍,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真的要是江东水军大举来犯。刘泽立于江边,也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千帆尽过而无力阻遏。长江的宽度至少是汉水的数倍,在汉水上大肆发威的投石车也只能是忘江兴叹,陶制炸弹射得再远,也是连江心也够不着,根本就对江东的战船形不成任何的威胁。
从江陵到乌林,沿江而下,只有四五百里之遥,而且是顺流而下,比走襄阳旱路要来得快得多,但第一第二军团早早就抵达了乌林,可蔡瑁的荆州水军,居然连一个踪影都没有看到。
刘泽虽然很清楚兵贵神速的道理,但这种命令也只有在他的嫡系部队中才可以施行开来,荆州水军虽然在距离较近的江陵驻扎,真要让他们快速地抵达乌林前线,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刘泽给蔡瑁的命令是十天,十天之内率水军抵达乌林便不算违令,超过十天未到,必按军法处置。
至于蔡瑁会不会抗命不遵,刘泽倒不是太担心,毕竟蔡瑁新降不久,双方还处在蜜月期,翻脸的可能性不大,何况江东来袭,目标直指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