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讷而无言,默然拱手而退。
张飞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只是一直无处发泄,陈登走了之后才倾吐了出来:“大哥,又不是咱们贪图他的州郡,我看那陶谦老儿他是也自守不住了,才会实心诚意地相让,大哥何不顺势受了,咱们也算有了这一大片的基业,争雄天下也有了资本不是,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你若是错过了,咱们不还得从零开始吗?”
刘泽笑了笑,对赵云道:“子龙,你怎么看?”
赵云一脸的沉静,道:“依属下之见,主公做的很对,我们千里而来,刚一进城就把人家的这一大片基业收了,恐怕天下人会群起而骂之。何况陶谦虽有心相让,但看那别驾糜竺和校尉曹豹等人的态度,显然是大不赞成。”
刘泽点点头,糜家是徐州的第一豪族,虽然不是那种象袁家一样的累世公卿的门阀世族,但糜家的豪富不光在徐州就算放眼天下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据说光是武装家丁糜家就拥有上万人,就连陶谦也不敢得罪糜家,委以糜竺徐州别驾从事之要职,糜芳为彭城相,可见糜家在徐州的地位如何了。至于曹豹,他同陶谦一样不是徐州本地人,追随陶谦多年,执掌徐州的军事大权,更是徐州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今日的态度很明确,根本就不赞成刘泽入主徐州。曹豹还唯恐刘泽争功,当堂表示凭他即可守住徐州城。
“子龙所言极是,立足徐州是我们的既定目标,但决不能操之过急,只能是徐缓图之。”刘泽重重地拍了拍张飞的肩膀,呵呵笑道。
“俺自然听大哥的,大哥说何时取徐州,俺便何时取!”张飞粗声粗气地道。
刘泽和赵云相视一笑,刘泽下令道:“传令诸军,早些歇息,说不定明日还有恶战。”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刘泽便起了身,正漱洗之间,就得到了中军的禀报:“启禀主公,曹操退兵了!”(未完待续。。)
第317章 下书曹营
曹操并非是真的退兵了,只不过将四面围城的军队撤走了三面,二十万大军全部屯扎了郯城城西。东大营被刘泽轻易突破之后,曹操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张开五个指头打人根本就比不上攥起拳头来力量大。现在青州的援兵来了,如果继续采用四面围城的方式,很容易被徐州和青州援军里应外合地击破,所以曹操才选择了在城西扎下了大营。
刘泽亲自出西门查探了一番,曹操的大营这回扎得牢固之极,深壕高垒,戒备森严,现在再想搞点突袭之类的招数肯定会大吃苦头。
不过曹兵撤围之后,徐州城的内外交通算是恢复了,但刘泽没有将缯山大营的军队调进徐州城的准备。缯山大营和徐州城互为倚角,便可以让曹操有三分忌惮,一旦全军入城,曹兵又复围城,徐州城的状况又将恢复原状。所以刘泽命关羽同田楷孔融依旧驻扎缯山,同时严加防备。
陶谦及徐州众文武官倒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这刘泽方来,便解了徐州之危,虽然曹操还是没有退兵,但最起码徐州城已渡过了最危急的时刻了。不过在接下来的用兵策略上,徐州诸将却产生了很大的分岐。
以曹豹为首的官员坚持以固守为主,认为曹军势大,不宜与之野战争锋,必须依靠坚城厚垣固守城池,待曹兵粮尽之后自然就退兵了。
陈登等人却坚持认为,曹兵新败。徐州军应该一鼓作气,配合青州援兵将曹操逐出徐州境内,曹兵在徐州境内多呆一日,便不知有多少徐州百姓惨遭屠戮。
陶谦无所适从,问计于刘泽:“不知润德公有何计较?”
刘泽道:“在下与曹操尚有一些私交,不如由在下修书一封,派使者前往曹营,劝其言和罢兵,如若不从,再与之厮杀未知。”
陶谦摇头苦笑道:“某与曹操结下弑父怨仇。又岂能轻易化解。前番几次派使者过去,曹操毁书斩使,某就是想降都不成,只怕公派人过去恐为之所害。”
刘泽淡然一笑道:“在下与曹操有同门之谊。征黄巾讨董卓屡次大战总还有些许薄面。就算他不应允求和也必不失故旧之情。试试倒也无防,如若他肯退兵,也省了刀兵之祸。”
陶谦点头称好。刘泽自回军营写信。写好信之后,刘泽准备派一名亲卫将信给曹操送过去,徐庶在旁道:“主公,劝和曹操之事岂能随便派一人过去,不如由属下前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不定曹操会同意主公的议和。”曹兵撤围之后,刘泽把徐庶调了过来,贾诩还是留在了关羽营中。
刘泽犹豫了一下,虽然说自己和曹操的交情不错,但现在的曹操可不是几年前的曹操了,因为杀父之仇,曹操都急红了眼,见人杀人见城屠城,如果不是曹操的焦土政策,徐州恐怕早就沦陷了,毕竟徐州的官员之中不可能没有贪生怕死的,正是曹操屠杀政策断绝了投降派的念头,才同陶谦一起誓死守城。
派一个小兵过去和派徐庶过去完全是两个概念,徐庶可是自己得力的谋士,万万容不得有失。
“曹操此刻杀红了眼,倘若他六亲不认,岂不枉送了元直性命?”
徐庶微微一笑道:“主公放心,且不说主公与曹操尚有交情,但凭庶之三寸不烂之舌,就算劝不和曹操,保自身安危绰绰有余。何况属下与曹操帐下谋士郭嘉曾在颖川书院就读过,有同窗之谊,或可有借用之处。”
刘泽想了想,此次出使曹营,也的确需要象徐庶这般的能言善辩之士,便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