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市长,你对这份资料的内容有什么意见吗?”
王以纯耐心的将手上的这最后一份内容看完,这才抬起头来谨慎的回答道:“除了一些地方的陈述有些偏颇,对实质数据上,我没有意见。”
“这么说,这份文件的内容都是真的了?”
王以纯默然片刻,点了点头。
李经理像是突然失去了全身力气似的,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靠在了椅背上。
“竟然可以这样,原来还能这样!”李经理喃喃自语,似是不敢相信。
苏岩放下自己手里这份文件,表情深深的出卖了他,简直呆若木鸡的看着一脸平静的王以纯。
最后还是黄秘书站了出来,他敲了敲桌子,面沉如水道:“我建议这份文件暂时由我保管,调查组马上对这上面的内容进行核查,如果属实,由我转交给首长进行判断。”
“对对,这是当然!”李经理如梦初醒,连忙跳了起来,将桌子上散落的文件整理好,规规整整的放到了黄秘书面前。
直到这时,孙海吉才意识到这间会议室里,最重要的人竟然是一直坐在会议室末尾,好像个书记员一样的家伙。
听他的意思,自己这份材料竟然能送到中央首长的手上?哈哈哈哈,王以纯,这次看你怎么死!胡文海,没了王以纯撑腰,你又有什么厉害的地方?
渤船的位置我要,到时候每年一亿的租金我们还要。最多,我到时候“仁慈”的让你当个名义上的厂长吧。
“嗯,如果这份文件的资料属实,王市长,你为中国改革立下了一大功啊!”
哎?
第一百八十六章井底之蛙
孙海吉不蠢。
应该说,能够在上万人的渤船里,爬到厂长办公室主任这样的位置,肯定不会有情商低了的人。对于人情世故,对迎来送往,对潜规则和明规则的掌握,甚至是他作为办公室主任的业务能力,可以说都是无可挑剔。
然而他本身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眼界狭窄。
渤船已经是他人生最大的战场,绣城就已经是全世界,帝都仿佛是天上的神仙居所。
当然,在绝大多数时候,渤船本身和独立王国其实没太大差别。绣城对渤船拥有相当强大的影响力,而帝都发生的事情和渤船几乎无关。
不过这只是绝大多数时候,但在调查组进驻渤船之后,显然事情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渤船这一方小天地了。
受限于时代认识,孙海吉并不知道胡文海搞出来的劳务派遣制度意味着什么。
但这不代表李经理看不出来,作为前船舶工业部、现任中船总公司的副总经理,这一举措意味着什么。
时间放到三十年后,对改革开放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之所以要国企改革,根本原因就是工人劳动积极性不足。
当然,不仅仅是中国,苏联也一样有克格勃冲进电影院,将工人赶回工厂的事情发生。可以说为了让工人大爷们能够回到岗位,社会主义国家真是想尽了办法。可始终没有什么有效的方式,能够让工人自觉自愿的积极劳动。
正向激励——奖金在传统社会主义中是典型的政治不正确,所得超过了付出的劳动嘛。
不过既然正向激励搞不定。是不是还有反向激励?对。如果换成资本家的工厂。工人劳动不积极,大不了把人开除就是了。
可这在中国或者苏联都不行,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什么叫铁饭碗?九十年代前,国企就是铁饭碗,可以端一辈子。哪怕工人不干活,哪怕他和厂长拍桌子,哪怕他偷厂里东西拿出去卖废铁。没人有权力开除一名工人。当然除非他触犯法律或者政治上有问题。
结果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反向激励同样行不通。
可是如果工人的工作是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提供的,那就又不一样了。
绣城工业局可以把工人的工作关系都抓到自己手里,然后劳务派遣到劳动服务总公司,这样谁不好好干就不是开除,而是调回工业局的原岗位。
你本来就不是劳动服务总公司的人嘛,现在回来谁又能说什么?
至于说岗位津贴、劳务费和计件工资,对不起,这些要派遣出去才有。没被派遣的,就吃基本工资吧。
这样一搞。企业的经营者对工人的威慑力自然大大增加。吃基本工资和未来劳动保险推行之后,吃低保、吃失业救济金也没什么区别了。
当然。国企的问题不仅是这一点。但是解决了工人吃大锅饭的问题,无疑对国企改革是个显著的进步。
正是看到了这点,李经理和黄秘书,这才对这份报告如此重视。
在孙海吉看来完全是恶政,是王以纯罪名的政策,到了李经理和黄秘书眼里,却分明成了济世良方。
说到底,不过是孙海吉太过坐井观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