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钓快速抛几杆简单诱鱼做下窝子,然后尝试抓口理顺鱼情漂相。
这次王超也不水皮抛竿做窝了,老老实实的拉两颗略大的饵料抛到水底附近的水层才重新起竿,跟张扬一模一样。
这时候,张扬破局的招数出现了。
只见他前面六次抛竿做窝,全都是在浮漂到达六目这个位置的时候加了个挑逗竿尖的动作,让钩子上的饵料残留,在短促的逗钓中尽可能的脱落,随后才正常起竿换饵。
这个挑竿尖的动作不是为了让鱼攻击饵料,而是依靠手法,尽可能的让拉饵进行更好的雾化。
如果在水下有个摄像机镜头可以对比双方做窝操作的话,可以看得出来,两个人的投饵量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王朝这边中规中矩,到达预设的水层提竿。饵料残渣正常的缓降到水底。
而张扬呢,加了这个挑竿尖的动作之后,饵料水下下摆过程中的加速导致饵料残渣的分散跟脱落程度更加充分。
不要小看这点不起眼的差别,如果鱼情不给力的话,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在鱼情比较活跃的现在,张扬这个小手法细节,堪称致命。
更充分的散落,对周围鱼的诱惑力就越大,原本是势均力敌的天平,因为这点不起眼的细节,平衡被打破开始出现了倾斜。
前面六杆,两个人都没上鱼,浮漂也没给什么像样的吃口漂相,但是第七杆的时候,张扬这边率先给口了。
只见浮漂翻身行程过程中,轻轻一点,立刻一个有力的大半目下顿动作,张扬果断起竿刺鱼,打中了!
第一条鱼出水,张扬率先钓获开杆鱼,34:33!
看到这一幕,王超脸上不动声色,但是心底隐隐有些情绪波动。
不对劲呀,打公饵,饵料味型是基本一致的,投饵量跟抛竿频率,哥俩也是一模一样,为啥他先给口了,我这边却还没动作呢?王超一边起竿换饵,一边在心底暗暗滴咕。
接下来王超又拉了两颗饵球下去,再次抛竿入水,但是给口的浮漂动作,依然迟迟没出来。
这时候旁边的张扬呢?更换好饵料抛竿入水之后,在六目的位置上,又挑了下竿尖。
挑逗的瞬间,浮漂再次给口,啪,一个一目的清晰顿口!
张扬再次提竿刺鱼,又打中了!
孙奕:“咦,不对劲呀于老师,两个人明明镜像开局,为啥张扬这边连续中鱼,王超老师这边却没口呢?”
于文生也看到了张扬中获第二条鱼,将总尾数提升到了35条。
“这个问题,我暂时也说不好,可能是运气因素,也可能是饵料配方细微的差异,导致适口性存在区别!下半场刚开始,不应该呀!”
老于也没注意到张扬这个逗漂的动作细节,面对孙奕的询问,老于第一次罕见的卡壳了。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本站
不过这时候的孙奕,细心的注意到了张扬在抛竿入水之后微微挑逗竿尖的这个动作。
“于老师您看张扬这边,他每次抛竿入水,在到达预设的水层钓目附近时,都会有意识的上挑一下竿尖儿!这应该就是您之前说的逗漂钓法了吧?难道是因为这个细节?”
孙奕这么一问,老于瞬间茅塞顿开。
“哈哈,我想到了!确实是逗漂动作的影响!张扬啊张扬,你对细节的掌控,太让我惊喜了!意外,非常意外!!”于文生爽朗的哈哈一笑,又是一通赞美。
“不就是逗漂中鱼吗?我咋感觉您的态度有点夸张呀!”
“同样是挑竿尖逗漂,起的作用可不一样,在窝子里有鱼的情况下挑竿尖是为了让子线饵料呈现二次下摆的动作,吸引鱼攻击!而刚开杆的挑竿尖,是为了让饵料的雾化散落效果更好,加快诱鱼!!
估计王超现在也纳闷问题出在哪里呢,如果没人告诉他,靠自己分析的话,想破脑袋估计都以为是饵料配方的问题呢!这个张扬,对鱼情的理解太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