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于答应了此事。
对此,陆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实学的推广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今大明洪武年间的诸多事务都落在陆羽肩上,这工程量之庞大,令人叹为观止。
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陆羽也并未在国子监久待。
将这些事情交给道衍,他很放心。
对方既然答应了,应该就不会反悔,这些实学知识想必对道衍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毕竟。
陆羽也不是什么不通情理的人,又怎会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陆羽离开国子监,准备继续为实学的发展努力时。
他的学生、大明洪武年间的皇太孙朱雄英,扁着小嘴,白嫩的小脸上带着委屈,小步跑到太子妃常氏面前:“母妃,先生又不理儿臣了。
接连几日去府上拜访,都没能见到先生。
先生是不是故意不见我这个学生?”
陆羽在大明上下、洛阳新都的名声越大,朱雄英这个学生的压力也就越大。
看看陆羽此前的学生,一众亲王殿下如今在海外旧番为明朝做出了良多贡献;还有他的父皇、当朝太子朱标。
更是被百姓争相夸赞,未来也极有可能成为千古一帝。
这些压力之下,朱雄英苦着一张小脸。
他本就心性纯良,自然也想努力一把,不想被比下去。
可知道得越多。
他就越担心自己不称职。
“母妃,先生是不是不愿意教我这个学生?雄英知道,是皇爷爷之前让先生收下我,先生才收下的,否则先生绝对不会的。”
朱雄英也知道其中的一些内情。
常氏听后,安慰朱雄英道:“先生的才华,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当年的韩国公李善长,有着丞相之尊,可对先生依旧极为推崇。
如今我大明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就连你皇爷爷也不像往日那般脾气暴躁,皇奶奶在后宫之中,也是多有夸赞。
所以皇爷爷让先生来教导你,那是对你寄予了厚望。
先生之前不是也答应了吗?怎么会瞧不上你?”
听着母妃的话,朱雄英心里好受了许多。
>母子二人交谈之际,朱标也从大明银行回来,上前攀谈后,才知晓了事情的原委。
“殿下,要不就让先生每隔一段时间来府上,亲自教导雄英,我在一旁陪着,这样雄英或许会好受些。”
太子妃常氏本是一番好意。
可这话听在朱标的耳朵里,却似乎有了别样的意味。
“不可,万万不可!”
朱标反应强烈,下意识地摇头拒绝。
常氏面露疑惑:“殿下,这是什么意思?”
常氏在这太子府上也算是知道些事情。
她盯着朱标许久,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随后白了他一眼,“难不成殿下也认为先生会是那般龌龊之人,做出不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