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只是现代人的一种自负和无知。要知道,中国的历史,除了近代史,其生产力一直处于东亚地带的顶级,甚至于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生产力的领先也是大幅超前的。
古代有知识的人,不会把这个问题看得过重,他们总想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对,没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把这个关系搞好了,理顺了,那一切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都会变得海晏河清,而生产力的问题也会随之更加平顺。
古代的生产力的发达情况一直存在,只不过,中国的生产力一直极为强大,几乎到了周边地区和国家不可超越的位置,所以,它就如同潜移默化一般,就如同人的心脏一般,自然跳动,自然进化。
一个人不可能随时注意到自己的心脏跳动,除非它出了问题。中国近代的问题,就是这个原因,西方的生产力忽然出现了突变,这才让整个中国的思考和认识回到生产力上来。以前的中国人,是没人愿意注意到这个问题的。
因为很简单,它已经强大到无须被注意。
我在这边是侃侃而谈,胡吹海吹,把一些课本上的知识拿出来大讲特讲,而李松其人,却是越来越惊讶,聚精会神地样子就像是一名求知欲极为旺盛的小学生,有的时候,张开的嘴巴都忘了合上了,只露出洁白的两排牙齿。
因为我对古代典籍了解的十分有限,对于儒家之学,连一部《论语》都没看全,对于道家,什么老子、庄子,基本上就没看过,只知道什么“道可道非常道”,连什么意思都不怎么明白,而对于释家佛学,只知道一个唐僧取经的故事,这些都不是我的长项啊。
所以,就绕开它不讲,慢慢就讲到生产力的问题上去,又把原先看来的自然科学的东西粗略地讲了一遍。
那李松提着笔,不断地在纸上记着
什么,又不断地抬头看着我,像是一个专业速记员的样子。让我看着有些好笑。
不过,这个年轻人求知若渴,真是难得啊,要是我上学的时候有他这个劲头,不至于上一个三流的大学,然后为了买房子的事儿整天跟狗一样折腾。哎,这个事儿,就不说了,一说,又会提起那个爷爷的绣花鞋来了。
我说道:“国家之治理,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什么?是机器,有了机器,运输货物商品快了,就会让更多的人有饭吃,就会有更多的就业。”
李松小心翼翼地问道:“刚才您说了机器,我略微晓得一些意思,但什么是就业呢?”
“呵呵,就像是三亩地一个人种,十亩地三个人种,多出来的两个人,就是就业。有了机器以后呢,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有了机器以后,可以让粮食运送地更快,这就是就业。咱们现在的粮食是怎么运输的?”
“一百石粮食,运送到千里之外,会在运输过程当中吃掉九十石,但要是用机器来运输呢,那么只会吃掉二十石,这是不是一种粮食节省的方式,节省下来的,是不是就等于田地的粮食产量增加了好几倍?”
李松不住地点头。从他知道了机器的重要性,就开始不断地问机器该怎么制造。
我忽然一个念头:我这么做,是不是要改变历史啊。机器是现代工业革命的关键,中国如果古代就有了工业突变,有了机器,那么,整个的世界历史将会被重写。
其实,我也对这些历史重写呀,对于改变历史啊,或者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啊,都不在乎,反而觉得挺好玩的。
一开始还没这个念头,但瞧着这个李松确实是一个“好学生”,各种的求知,各种的谦虚,碰到这样不耻下问的人,身为“老师”的我,又怎么不会大显摆、特显摆呢?
于是,我就找来一些被烧焦的干松枝,因为嫌那个毛笔太软,划出来的草图没法看,用干松枝当作铅笔,回忆着原先在学校里学过的绘图知识,开始在纸上给他画机械制造草图。
那李松虽然看这些草图有如天书一般,但是却对此如惊如悚,在一旁伺候着,不敢大声出一口气。
饭已经做好了,晓月见我们两个如此投入,也不敢大声说话,只是把饭菜端了上来,小声吩咐让我们吃完饭再画。
蒸汽机的原理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数学知识的累积和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工业文明,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数学是整个现代工业革命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没有对数学的认识、了解和应用,别说什么工业革命,也别说什么机器制造,就连简单的工具标准都没办法完成。
简言之,要想造机器,在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太多,特别是基础性的东西,缺乏的太多。而我又是一个学习不怎么好的人,在学校里的基础知识也不怎么扎实,别说什么高深一点的数学了,就连元素周期表现在也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不过想想也是,这其实也怨不得我,这个事儿,要放在一名大学教授的身上,到了这样一个古代时期,要想在他的指导下,造出一台能够烧燃料的机器来,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牵涉到的学科太多。
我呢,也只能是尽最大的努力来画了。这其实并非是我的本意,在这位肯学的年轻人面前,一开始只不过是有些洋洋得意,想要显摆一下自己的学识罢了。
其实这些狗屁的学识,放在今天,任何一个稍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会秒杀我,说不定警察出身白瑾比我更强呢。
两个人一边忙着,一边快速吃了东西,又开始各种的讲解,各种的绘画。
(本章完)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