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背后赵匡义与宋九就没有再解释了,东府首相人选难,要杰出的人才,西府宰相也难,用武将恐非适宜,到西府不仅是谋划。现在谋划某种意义上也有参谋司分担,因此主要职责是处理军务上的政务,最好还是文官。然而文官又不懂军事,因此君臣二人立即想到当红炸子鸡寇准。让他再去磨砺一两年,那是最前线,那么在军务上就有第一手的磨练。这样除了张齐贤外,又有一名文武双全的人才。国家以后就有了更多的西府人选可供选择。
人选出来了。没有争议。
开始交头接耳商议。
这一天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一般皇帝与大臣说话,都有起居官员做记录的,若无起居官员,有时候太监也做记录,然后存档。但这一天做记录的乃是堂堂的西府副相张宏。事后这份存档也将它封锁起来。
第二天折御卿返回府州,赵匡义大肆赏赐。
计划的第一步便是从府州发起。
折御卿哪里最关健。
但这个计划离崔彦进当初的想法,早就变得面目皆非,毕竟那时情况与现在情况截然不同,只是关健的一点想法保留下来。
接着人事调动。
如今前线,定州是李继隆,镇州郭守文死了,有人议刘延翰接替,宋九却提议让袁继忠顶替,刘延翰先是有些不乐,不过想了一想,这样也好,呆在京城里享享清福吧。他也看出来了,朝廷是在准备培养后备人才了,他们这些老将会逐一淘汰下去,除非能打到潘美那种地步。
破虏军是孙全照,兵马都部署乃是崔翰,他们手下还有两员超级能打的战将,杨延昭与魏能。实际宋九很想以杨延昭代替崔翰,也将这个崔大炮调回来,不过翁婿关系,让他说不出口。
保州是呼延赞,雄州是刘福。这也是河北最危险的地段,除了这数员大将外,李继宣,田敏,孔守正等勇将也分别以不同职位,驻扎在这一地区。
相对于这一地区,莫州沧州霸州倒是稍稍冷门一点。
就在这时候,朝廷忽然做了一个变动,让荆嗣担任沧州兵马都部署,寇准知沧州。两人将“无为而治,爱好和平”的老将张永德换了回来,补充参谋司的参谋。
小寇莫明其妙。
他心中有些不服气啊,俺没有犯错,凭什么让俺去边关?
宋九算是看出来了,与张齐贤与吕蒙正相比,小寇心态上稍逊一筹了,于是刻意将他喊到西府,说了一句:“好好去做,哪里有可能会发生一件重大的事件,否则朝廷不可能让荆嗣去沧州。”
但寇准也是大嘴巴一个,没有一个人对他说出真相。
小寇下去,宋九就等着时机。
然而这一年却让他十分失望。到了七月,吉、洪、江、蕲、河阳、陇城等处大水,淹没了许多庄稼民宅,这个受涝灾的地区从富裕的江南西路到荆湖地区,再到京西路甚至陕西部分地区。这边是海水,那边却是沙漠,开封、陈留、封丘、酸枣、鄢陵等地区继续大旱,颗粒无收。朝廷只好下诏,这些受灾地区免税一年。
而且两年灾害,影响收成,去年的所谓九年储粮全部用来赈灾了。京城粮价越来越贵,为了平息民怨,国家只好拿出一部分钱帛,在税粮之外又购买了一些粮食,开仓平价销售给百姓,以免奸商哄抬粮价。让百姓怨怼。
这样的年光,什么计划也不能发动。
那就继续在西府呆着吧。
为了不让大家产生一种抬头看高处的感觉。宋九除了处理西府政务外,几乎一年内全部消失。若非十月里发生的一件事,宋九几乎在这年内完全隐形。
先是桂州下面的白州知州蒋元振。
宋朝官中薪酬在历朝历代中算是最高的,除了薪酬外还有许多赏赐,因此王禹偁才上书减少不必要的赏赐。但也要看,一是现在官员薪酬还没有达到最高点,有人算账,说包拯在工资最高的时候,将各项薪酬赏赐一起加到一块,一年收入能达到几千万人民币。但那是宋仁宗时代。若是现在,即便做了枢密副使,还没有那么高。
其次要看职位高低,若是一个小知县的什么,收入同样不是太多,至少现在不行。
但还要看。
就象后世公务员一边嘴上叫苦,一边又有许多人竞相考公务员,因为除了公开的薪酬赏赐外,还有许多灰色的收入。甚至直接贪污受贿,或者利用手中职权做生意,在宋朝士大夫人家做生意的有很多。
可是想做一个真正清官,官职又很低。那么那点收入就不行了。
蒋元振就是如此,原来是一个小官,作风又清廉。然后心里面琢磨,俺为人正派。又没有什么后台,看样子是难以升官了。可是家属又多,这一大家子生活困难,怎么办?岭南物价低廉,这些年发展也挺快,俺还是求岭南官吧。求他处官职难,求岭南官职还不是很容易。于是朝廷将其调到白州担任知州。
蒋元振便将家人放在离岭南不远的潭州供养,然后将薪水寄给他们。可其收入还是不足以使一家子幸福的生活,于是只好熬自己,啜菽饮水,缝纸为衣。
但他为政简易,颇得百姓爱戴。岭南最好的时候还是宋九潘美在岭南的时候,那时候从南汉暴政中走出,容易满足,再加上宋九王明潘美他们精心治理,那时的岭南百姓是满满的幸福。到现在,还有无数百姓想念这几人,特别是宋九的好。
后来生活提上来,就不那么容易满足了,而且也知道宋朝官员也未必都是宋九那样的官,虽比南汉好,可一样的良莠不齐,有好官有坏官。难得一个好官,因此白州百姓十分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