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朝廷两府于政事堂议事,可是赵匡义亲力亲为,时常来政事堂参与决策。
这是宋九于政事堂上的一次对话。
赵匡义问:“宋卿,你以为当派何人去澶州。”
“镇宁节度使刘廷让回京,其节度使空缺出来,臣以为当派赵普为镇宁节度使兼知澶州,以求解决黄河河患问题。”
“易安,朝廷在收回节度使之时,你何出此言?”卢多逊惊讶地说道。
不但卢多逊不解,其他几个宰相同样也不解,宋九就是肚量大,也不能大到这种地步。
赵匡义有些不悦,道:“赵公劳苦功高,晚年当在京城享清福,宋卿为何复让他劳累?”
宋九不作声了。
政事堂散后,卢多逊还在问:“易安,你有什么想法?”
傻了不成。
宋九有苦难言。
赵普在洛阳也不妥,洛阳有许多高官名将致仕,迁居于洛阳,这些人影响力不小。到京城更是不妥。
所以宋九建议让赵普去澶州复代节度使之职,若那样,失去了京城,失去了洛阳,赵普年事渐高,那怕又重新给了他实权,但只能乖乖呆在澶州了。
这是对付赵普最好的办法。
赵普才来京城时宋九不能说,忍到现在,仍因为卢多逊的坚持,让赵匡义否决。
当然,宋九可以傻呼呼地与卢多逊交心,但真交心了,卢多逊未必是一个十恶不赦之辈,可也不是一个温顺善良之辈,以后必被卢多逊多次利用,成了卢多逊的棋子。
所以宋九不能解释。
他看了一眼卢多逊,心想,赵匡义没将赵普放在眼中,那是他有底气。
可你卢多逊算什么?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战友。
你恨不能一脚将赵普踩死,可能成功吗?大半天宋九才憋出一句:“卢公,若赵公在京城,不出五年,他必为首相也。”(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亲事
“易安,你杞人忧天哪。”卢多逊大笑道。
宋九没有将卢多逊当交心朋友,卢多逊也不会将宋九当交心朋友。宋九可能会前途无量,但野心不大,因此两人不算朋友,也不算是敌人。然而宋九的提醒,卢多逊依然不当一回事。
仿佛为了证明宋九是杞人忧天,在卢多逊蛊惑下,赵匡义再次对赵普下手,但不是赵普本人,而是他的亲家李崇矩。
先是将李崇矩调到广南任为邕贵浔横钦窦诸州都巡检使。
所谓都巡检使,就是边境巡查总防卫官员,不算是小官,但对于李崇矩,那是超级贬职了,况且又是在岭南。
李崇矩刚刚动身,朝廷再贬,调到琼崖儋任职,也就是海南岛。
宋九没有阻止,也没有参与。
他正在思考一件事。
先是高保寅建议,请朝廷裁减各节度使领支郡之权,但那是对付赵普的,不能当真。接着,虢州知州许昌裔向朝廷投诉保平节度使杜审进胡乱处理政务。
朝廷派左拾遗李瀚前去调查,李瀚回来后禀报说是各节度使管辖州县,都是派自己亲信掌管税务,对当地商业造成极大影响,导致各地货物不能畅通无阻,希望朝廷取消节度使管辖州县的权利。
赵匡义意许。
这才是真正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总共两次削减节度使,第一次是石守信,高怀德他们。第二次是郭从义,王彦超等五人。另外还有一些人老病死去,或者其他原因。如符彦卿,韩令坤他们。
但这不是杯酒释兵权的真正含义。
两次释去十几位节度使之职,还有符彦卿,韩令坤他们病死老死犯错误拿下的节度使,看似数量减少,实际没有减少多少,因为朝廷也提拨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