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亲自登门拜访韩景的事情,不径而走,原先门庭冷落的情景,随着黄河的拜访而变成了门庭若市。
这样的反转的确让人有点吃惊,要知道黄河只不过是二把手,他上面还有一把手阮云南,这样的变化会让阮云南怎么想?
韩景被阮云南叫到自己办公室‘受训’的事情几乎是深港市委市政府不公开的秘密,这才几天时间,黄河就亲自上门拜访了,这不是明显拉拢韩景对抗一把手吗?
要知道韩景是组织部长,其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掌握着全市的大小官员头上的乌纱帽,虽然说市委书记管理人事,但是,具体的事情还是组织部长说了算,就是上常委会,市委书记要是没有绝对的把握,在人事上也是无可奈何的。
韩景到底会做出来什么样的选择?又会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一二把手呢?
韩景当然知道,无论是阮云南的压制,还是黄河的拉拢,两人的出发点都是见不得人的,都是为了自己阵营的利益,尤其是市长黄河,他的动机不纯,就是想拿着韩景当枪使,其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样的复杂境况下,怎么样做才是最好正确的选择?韩景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是一场权力的博弈,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他决定先稳住局面,不急于表态。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上,还是国家,不能做到独立自主,那就要受制于人的,依附别人不是上策,也是靠不住的,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韩景依旧按部就班地处理组织部门的事务,对待阮云南和黄河都保持着应有的尊重和礼貌。
在对干部考察、审核,讨论干部任免的关键议题时,韩景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依据干部的实际能力和业绩客观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他的中立态度让阮云南和黄河都摸不透他的心思。
私下里,黄河再次找到韩景,暗示只要他站在自己这边,未来必有好处。
韩景微笑着回应:“黄市长!你这是在帮我,还是。。。。。。?我要是站在你的阵营,我就阮书记的主要目标,我还有好日子过吗?所以说,我现在只能站在公平、公正这边。我也是有苦说不出,望黄市长理解,咱们以后的日子长着呢!你说是吧!?”
韩景模棱两可的态度让黄河感觉到很郁闷,但又无可奈何,人家识破了自己的意图,没有直接说出来就算好了。
而阮云南也派人试探韩景,韩景同样以模棱两可的,原则性的话语回应了。
韩景这样的态度,让许多人感觉到意外的,要知道深港的政局主要是阮云南和黄河两个阵营之间竞争,别的都是无足轻重,很少有人站在中立位置的,因为根本就没有可能站在中间。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出现了第三个阵营,虽然还没有形成气候,但是,也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韩景这样的态度也让阮云南和黄河意识到,这个新来的组织部长不会轻易成为他们的棋子,这场权力的角逐似乎有了新的变数。
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这样的道理,谁都知道,韩景就更不用说了,他当然是知道其中的内在含义。许多人也为韩景担心,要知道阮云南和黄河两个阵营,一旦暂时的联合起来,那能有韩景的好日子过吗?
别人想到的事情,韩景当然会想到的,别人想不到的事情,韩景也会想出来的,再说了,对权谋的运用,韩景可以做阮云南和黄河两人的老师了。他们两个人只不过是个小学生水平,想在韩景面前玩权术,还差远了。
韩景知道阮云南和黄河两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加入而暂时联盟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还是个不值得他们联合对抗的对手,在者,他们利益点也是不一样的。
暂时的联盟也是需要胸襟格局的,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韩景的考虑还是非常正确的,阮云南和黄河两人的确都是胸襟格局打不开的人,说白了,就是有些自大狂妄的,两方阵营势力一直都是不相上下。
韩景的到来或许会打破他们双方阵营之间的平衡状态,所以说,在这方面来讲,对韩景的到来双方都是非常重视的。
阮云南以为自己才是深港市的老大,韩景只不过是个‘外来户’,自己怎么可能向其低头示好呢?要是向韩景示好,那岂不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黄河的想法和阮云南却是相反的,他认为自己亲自俯下身,亲自登门拜访,韩景肯定是感动不已,只要能把韩景拉拢过来,自己阵营就能更上一层楼。可没想到韩景并不领情,给出了模棱两可的态度,根本就不是他原先想的那回事,这让他心里多少有些恼怒,但又无可奈何。
阮云南和黄河双方都没有达到自己原来预计的目的,又不敢舍弃韩景这枚棋子,因为这个棋子十分重要,组织部长的位置在常委会也是比较靠前的,仅仅次于纪委书记的位置,关键是掌握着官员头上的乌纱帽,阮云南和黄河虽然是一二把手,但是,许多事情还得手下人去做。
要是两人都成了光杆司令,谁还会向他们靠拢?最主要的是两个人心胸狭隘,不可能做到联盟的状态,他们要是能有那样的胸襟格局界面,又不至于多少年都原地踏步了。
经过了这几天时间的沙盘模拟推演,韩景不但知道了阮云南和黄河的意图,而且还知道了上面的领导是怎么想的,这可是重要的发现。
深港市是开放试验的第一个地方,承担着许多事情,也寄托了许多人的希望。开始的时候的确是不负众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最近几年各方面都缓下来了,虽然是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原因,但是,政治生态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