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百度宅男当崇祯笔趣阁 > 第580部分(第2页)

第580部分(第2页)

“也罢,大伴,剑就不要出鞘了……,在这位卿家的脑袋上拍一拍就行了……”杨改革说道。

众人见皇帝说剑不出鞘,又安稳下来,看来,不是要杀人,那有剑不出鞘就杀人的?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下来,刚刚还在拔剑的动作立刻终止,举着有剑鞘的剑就在那个大臣脑袋上拍了一拍。那大臣脑袋上因为有乌纱帽,虽然被拍了几下,可实际什么事也没有。

王承恩做完了这一切,又转身看向皇帝。

“大伴,用脚把这位卿家的脚踩一踩!”杨改革继续导演着这场戏。

“奴婢遵旨!”王承恩利索的答应下来。开始用脚踩那个大臣。那个大臣的脸是一会白,一会红,皇帝要王承恩这个大内总管这样干,必定是有理由的,必定是有所指,可皇帝打的什么主意,他实在猜不到,只能任王承恩这个大内总管按照皇帝的话在他身上做示范,一点辙没有,要说皇帝真的要打他,杀他,他倒不怕了,可如今这情形,肯定不是要杀他,打他的,这个大臣的脸,刚刚白过了,现在是通红一片。

“嘶……”这个大臣被王承恩踩了一脚,这钻心的痛终于是来了,先前马鞭戳也好,剑打也好,都是做做样子,唯独这踩,是踩落实了,忍不住出了声。

“回禀陛下,奴婢踩过了。”王承恩又转身回禀皇帝,戳人,他没用劲,打人,他也没用劲,可这踩人,他可真的是用劲了,谁叫这些家伙和皇帝不对付的,踩了他他还能当场脱靴子不成?

“好!诸位卿家,可知道朕的这些动作代表了什么吗?”杨改革问众人。

众人不解的看着皇帝,这有是戳,又是打,又是踩的,是为了什么?

“恳请陛下解刚那个红白脸的大臣实在忍不住求教皇帝了,他这不明不白的就做了一回道具了。

众人都眼巴巴的看着皇帝。

“实则,朕是在用这些来比喻我华夏、大明和倭国的关系……”杨改革说道。

“……这第一次握手,诸位卿家可以理解成倭国在汉唐之时学习我华夏的礼仪,制度,文化而跟我华夏言好,这就是握手,理解成我朝,则是我成祖之时,倭国到我朝朝贡的事……”杨改革开始解释起来。

皇帝如此一解释,聪明的人已经明白了大半了,皇帝还是再说打倭国的事,借这几件事来比喻倭国的关系呢。

“……这第二次拿马鞭戳,诸位卿家可以理解成倭寇之乱,倭寇虽然没有亡国之痛,却也很疼人的,这就和马鞭打人一样,虽然不致命,可却疼,却会留下鞭痕……”杨改革解释着。

更多的人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第三次拿剑戳脑袋,诸位卿家可以理解成我朝的援朝之战,利剑出鞘,可是要见血、要亡国、会致命的,虽然我朝赢了援朝之战,可这花费,这损失,就如同有人把剑搁在我大明的脑袋上一般凶险……”杨改革又说道。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基本理解皇帝的意思了,不少人开始脸红起来,特别是刚刚那个做示范的人,更是脸红。

“……最后这踩脚,说得就是琉球的事,琉球虽小,可却十分重要,人能不能站立起来,靠的是脚,我大明能不能站起来,说的话起不起作用,这属国最为重要,属国就是我大明的脚,如果我堂堂大明连个属国都庇护不了,这泱泱大国的帽子不要也罢,rì后也不用傲立在这块地上了,直接趴下得了……”杨改革解释着。

“臣惭愧……”刚刚那个红白脸的大臣实在煎熬不住,跪下来磕头请罪。

“呵呵呵,卿家起来吧,刚才拿卿家比划,不是要伤卿家的意思,只是想让诸位卿家明白,倭国于我朝,乃是心腹大患,他一次一次的朝我朝递刀子,使手段,而我朝如果一直不去理会他,一直不去防范他,rì后,他总还会有更加凌厉的手段使出来的,所以,对倭国,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当乘着我朝国富民强之际,解决掉这个后患……”杨改革说道。

众臣听了皇帝的话,看了皇帝的比喻,对倭国的认识,倒是更深一层了,刚刚反对建军港的人,也说不出话了,就如同皇帝比喻的,这次是皇帝拿没出鞘的剑打人,万一下次皇帝拿个大锤打人呢?即便是轻轻的拍一下,那也受不了啊!所以,倭国的事,就如同皇帝打人,谁也不知道下次倭国会有什么手段。

“谢陛下隆恩!”那个红白脸的大臣终于是爬起来了。

众臣沉默了一阵,终于是有人站出来同意皇帝的比喻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陛下说得有道理,倭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我朝不恭,甚至动兵刀,有图谋我朝之实,我朝当给予教训,否则,无脸屹立于天下……”

“……对,陛下,臣也觉得,该给倭国一个教训,否则,谁知道下次他们会用什么方法对付我朝……”

众臣倒是一直的赞同皇帝对付倭国了,也就是说,建军港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仁义,道德,糜费这些,也终于没有人再拿出来说事了,这又打又踩的,还说这些,不是自讨没趣?

“呵呵呵……,诸位卿家说得有道理,既然如此,那这建军港,建灯塔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事情就交给韩卿家去办吧,韩卿家理一个详细的规划上来,看看都有哪些地方要建灯塔,那些地方又适合建军港,朕再看要拨付多少钱。”杨改革笑着说道,实际,不做这个比喻,这一条也是可以通过的,凭自己如今帝党加韩爌的实力,通过这个,真不是问题,可杨改革觉得,能做通绝大部分人的工作还是有必要的。

“臣领旨!”韩爌立刻领旨,皇帝果然没骗他,给了他一个大好事给他,这建军港的事他不敢掺乎,想必皇帝也有了中意的地方,可建灯塔,多建一个,少建一个,还不是他韩爌说了算?

君臣似乎都很满意,一副和谐的景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