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做不好,百姓怨声载道,就算他如何在意,其实也无济于事。
“你的奏表比种劭的要详细。”刘辩从一堆的奏表里抽出了一封,拿在手中掂了两下,递给了赵野,“让荀卿看看。”
“唯!”
在荀彧接过奏表的时候,刘辩悠悠说道:“监察御史数度上折子,弹劾你滥杀无辜。”
“陛下,臣杀的皆是该杀之人,一应罪证皆清清楚楚。”荀彧平静说道。
折子上的每一言每一句,他看的很仔细,但神色如常。
“朕一直觉得如今的朝堂不应该出现不一样的声音,但该出现的还是出现了。”刘辩淡淡说道,“此事你心中有数便可,种劭的这道折子,是朝堂的另外一个声音。”
种劭在荀彧清查各地乱象时,接连上了两道折子弹劾,用词格外的激烈。
但都被刘辩给压下了。
他觉得朝中的公卿大夫们应该都已经认识到了,屯田对于现在这个脆弱的朝廷的重要性,但种劭的折子击碎了刘辩那多余的幻想。
众口难调是朝堂的现状。
哪怕这是一个年轻的,富有活力,且目标一致的朝堂,也避免不了。
大家对于一件事情的认知,依旧是不同的。
不过在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来一个人的眼界。
种劭具有刚正不阿的气节,但他显然不具备曹操和荀彧那样的远见。
荀彧合上了折子。
皇帝想让朝堂的
b声音统一起来这件事,本身就有些不现实。
“陛下是否需要臣就此事给朝堂上的大夫们一个交代?”荀彧问道。
“没那个必要。”刘辩说道。
他只是想让荀彧清楚自己所做的事,但给个交代,大可不必。
这需要什么交代?
破坏朝廷现在的屯田,就等同于挖他刘辩的墙角,需要什么交代?!
“唯!”荀彧应了一声,很寻常的便把这个话题揭了过去,继而说道,“陛下,臣在巡查地方时,趁机整理了一下冀州的数座重城和险要之地,请陛下过目。”
“奥?呈上来看看!”刘辩说道。
荀彧从怀中拿出了一封地图,交给了赵野。
铺开之后,上面对于山川河流等险要之地,以及城镇、人口都罗列的非常详细。
甚至上面还标注出了数家大的家族。
刘辩有些惊讶的看向了荀彧,“荀卿,你去的好像是兖州,而不是冀州吧?”
荀彧略显尴尬的笑了,“陛下,说来惭愧,臣的兄弟荀谌在袁绍帐下为幕佐。”
“自朝廷出兵冀州之后,臣隔三差五便会派人送一封信去给荀谌。每一次都走不同的路线,回来之后将周围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信送了十来次,冀州西部如今已基本上摸索清楚了,只有东部尚还不太明确。”
刘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