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地形非常复杂,都是崎岖的山路,绵延的峻岭,茂密的丛林,在山间,猎人和药农踩出一条小路,有的地方,两人并肩走过都困难,独立师的部队,占据几处险要的隘口,居高临下,两三挺轻机枪,就能封锁住一条山路,天然的溶洞,又是很好的掩体。
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作战,日军吃的苦头可想而知,重装备根本运不来,只有肩扛的迫击炮,算是支援进攻的重武器,可独立师的部队,迫击炮的数量,是日军的一倍以上,打起来,日军的炮兵被炸得人仰马翻,尸体和破碎的零件,满山坡乱滚,一次攻击,只能展开一个中队的兵力。
每次爬上去一百多名士兵,回来的时候,不是到拖着的血淋淋的尸体,就是担架上断手断脚,呻吟哀嚎的伤员,打了几天,四路攻击的日军指挥官也泄气了,关键是这仗没法打,人多有个屁用,到后来,每天只攻击两三次。
伤亡数字降低下来,看后勤补给,又成了日军部队的难题,三十多万人,每天光是吃饭团子,就是个惊人的数字,幸好,到处都是潺潺流水的小溪,否则,三十多万日军士兵,能渴死在大山里。
还有个心照不宣的原因,对于通过这样险要的地形几百公里,前来救援山下奉文,这些日军将领们,内心不大积极,甚至是有一些消极怠工,山下奉文这家伙,平时骄横的鼻孔朝天,和这些人相处得,绝对称不上友好。
就他山下奉文为天皇陛下效忠,为大日本帝国尽力,其他人和其他部队,都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这样的心态,人缘能好的了吗,当初分配任务的时候,这家伙自己独揽一个方向,生怕其他人分了他的功劳,这一下,被包围了,又需要我们来救援了,总算日本人还够团结,没有公开表示幸灾乐祸的,至于心里是咋想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在荒山野岭之中,耗了二十余天之后,已经筋疲力尽的日军部队,接到寺内寿一的命令,如蒙大赦,一分钟也不想多呆,立即开始返回贵阳的行动,仅仅是大半天的功夫,三十多万日军部队,走的干干净净。
在马山,东南机动兵团司令部里,唐秋离正看着来至都匀西线,杨克天的电报,除了详细汇报了日军撤退的消息之外,杨克天还转达了旅长们的意见,立即兵出摆忙、江洲、平浪、凯口,尾随追击日军西撤贵阳的部队,寻机歼灭其一部。
唐秋离立即回电报,否定了杨克天等人的建议,自然条件对双方都是一样的,自己部队的重武器,也无法运过去,一旦出了大山,有被优势兵力的日军,反手咬住的危险,这样的便宜不能沾,何况,日军不是溃退。
与此同时,得到停留在武鸣一线的日军,开始回撤南宁的情报,根据情报上说,日军撤退的很紧张,速度极快,唐秋离扬扬手里的情报,对马朝阳说道:“马司令官,寺内寿一开始收缩兵力了,你的大鱼要跑,下面就看把你的了。”
说完,背着双手,施施然的离开指挥部,战役计划一定,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他操心了,走在回房间的路上,唐秋离让陈峰给在都匀西线的直属兵团八个旅部队,下达这样一道命令,“各部队原地据守,必须寻找或者是开辟能运送中型装备的道路。”
又命令常风,率领四个旅的部队,在追歼日军第十五军残兵的同时,沿着贵定、遵义、南川一线展开,随时准备策应唐秋生兵团在重庆附近的行动,他从寺内寿一把进攻都匀的部队,急忙撤回贵阳方向判断,贵阳必将重新成为日军的主要攻击目标。
自己围歼山下奉文的第十五军,吸引围攻贵阳的日军主力部队东进,已经给贵阳一线的中央军,创造了二十余天的宝贵时间,至于能否借此机会,守住贵阳,那就不是他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了。
日军回撤,贵阳重新成为寺内寿一的攻击目标,说起来也不可思议,日军在贵阳外围的部队,只有一个第七军,不过七万余人,而贵阳防线的中央军部队,足有四十余万之众,兵力数量上是日军六倍以上。
可在这宝贵的二十多天时间里,贵阳守军竟然毫无动作,没有了山下奉文的牵挂,寺内寿一再也不会分心了,他急需用一场胜利,来鼓舞因为第十五军日军全军覆没,而带来的士气低落问题,主力重新回到贵阳外围的第二天,就对贵阳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七月二十七日,日军从三面围攻贵阳,当日,战况激烈,中央军丢失全部外围阵地,被迫收缩进城内,二十八日,日军攻进贵阳城,三天惨烈的巷战,中央军损失兵力达五万余人,逐渐被压缩到贵阳城西北部,
至七月三十一日晚,贵阳失陷,中央军贵阳守军,被迫撤退至息烽、遵义一带重新布防,重庆南大门轰然洞开,三十余万日军,兵锋直指重庆。
,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重庆震动
仅仅五天时间,作为重庆南部门户的贵阳失守,对重庆国府的震动,可谓巨大,国府内部,对中央军的表现,一片指责之声,中央军贵阳城防总司令顾祝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丢城、失地、丧师,这几项罪名都齐全了。
想想也是,在二十余天的时间里,在贵阳外围的日军,不过七万余人,而贵阳守军有四十几万,就是用人挤,也能把日军挤死,可让人十分不解的是,仅仅七万多日军,面对四十几万中央军部队,竟然还保持着进攻的态势。
得知贵阳失守的消息之后,唐秋离也很是惊讶,以他的判断,就算是寺内寿一把全部的兵力都用上,顾祝同在贵阳,应该至少能挺过十几天以上的时间,五天就丢了,确实快了点。
本来,唐秋离以为,即便是顾祝同不行,没那眼光,蒋委员长和他的高参,应该从都匀西线战场,看出巨大的机会,日军南方派遣军主力部队三十余万人,都在拼命的打开通往都匀,救援日军第十五军通道的战役。
围攻贵阳的日军,兵力及其薄弱,倘若中央军贵阳守军,全力击溃或者是歼灭七万与日军,而后,主力东进,在与独立师部队对峙的日军背后,狠狠插一刀,独立师八个旅前出,与中央军部队前后夹击,在黔南的大山里,就是困,也能把三十多万日军困死。
这是个难得的机遇,干掉日军南方派遣军主力的绝佳机会,可惜的是,无论是蒋委员长和他的智囊团,还是坚守贵阳的顾祝同。都没有想到亦或是不想利用这个机会,至于是出于什么心理。唐秋离也猜测个大概。
顾祝同是没有战略眼光。看不出这步棋,就算是看出来了,也不敢走,蒋委员长是固有的思维在作怪。他生怕唐秋离利用他的嫡系部队,和日本人死拼,而独立师部队,据有险要地形,进可攻退可守,首先利于不败之地。
贵阳守军倘若倾城而出,在贵州东南部的平原地区。与日军交战,受到两面夹攻的日军,定会回过头来,全力攻击中央军部队。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谁也撤不下来,到让唐秋离坐收渔人之利。
再者,如果日军攻破独立师都匀西部防线,逼近都匀,在都匀战场的十余万唐秋离的部队,就会陷入日军的两面合围之中,这是蒋委员长很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在二十余天的时间里。他严令顾祝同,按兵不动。守好贵阳就是大功一件。
本来就胆小、墨守成规的顾祝同,原本就没有夹击日军的打算,得到这个命令,就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