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我先给你们送去戚昌国达人那里,至于之后戚昌国大人会不会见你们,会给你们回什么话我都不敢跟你们保证,不过事情我肯定会能办到这,这一点你们可以放心。”汤广明对着他们几个年轻人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谢过汤大人。”
“还有就是这五两银子,我是万万不敢收的,毕竟戚昌国大人还是我的恩人,为他做点事情我是乐意之至的。”
说着汤广明就将五两银子又退回给了徐伏波,徐伏波还是将银子又还给了汤广明的手中。
“汤大人,请万万不要推脱,要知道你能够为我们做成此事,也看来要冒一定的风险的,我们不能够让汤大人白做,这五两银子就算是我们作为朋友认识的一个见面礼,做事还是算大人帮了我们一个忙如何。”
汤广明看到徐伏波如此会做事,也是点了一下头说道:“既然这样,我也就恭敬不如从命。”
之后汤广明和他们留下了联络的方式就离开了,并且跟他们说自己下午也不当值,所以很快就会给他们回消息,希望他们放心。
对此罗思源还是对其表示了一定的感谢,并且承诺在事成之后,也不再给他什么重谢,而是请他吃一次酒席,对此汤广明还是非常乐意的,如果说在收钱就显得他有些不大气,毕竟是戚昌国的朋友。
而且万一他拿钱的事情被别人发现,到时候很有可能会对他自己不利,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心眼的人,所以他还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
汤广明当天中午就在内城,找到了已经从位置上回来休息的戚昌国,并且将那一封戚继光的亲笔信交给戚昌国。
戚昌国虽说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是在官场上混了很久了,也知道既然是秘信,就不应该让汤广明知道其中的内容,他先看了一下信上的封签,表面上看没有任何的问题,说明汤广明没有动过,毕竟汤广明是他得力手下,他也是信得过的。
第一百二十七章贵客
戚昌国虽说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是在官场上混了很久了,也知道既然是秘信,就不应该让汤广明知道其中的内容,他先看了一下信上的封签,表面上看没有任何的问题,说明汤广明没有动过,毕竟汤广明是他得力手下,他也是信得过的。
罗思源信中给他写的种种,他也对于现在那些想要求见自己的人,心中有了一个数衡量,再三思虑之后,他决定下午的时候和汤广明一起去见见这几个人,好和他们仔细聊聊。
戚昌国随着汤广明来到了承天门外罗思源他们落脚的地方,见到了这几个年轻人,当看到这几个人的时候,戚昌国还是还是楞了一下。
他知道前来的乃是倭国的觐见使者,但是没有想到一个个都这么的年轻,要知道两国之间进行交往,自当是拍一些成熟稳重的外交之人,才能够显示出对于对方的尊重。现在倭国派的就是这些年轻人,难道说不怕当今圣上不快吗?
戚昌国看到这几个人之后,知道在汤广明看来这几个人就是前来找自己帮他们解决事情的,但是又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于是他也不准备在汤广明的面前和他们有什么太过的接触,免得有其他的什么事情发生,汤广明虽说表面来看可以信得过,但是毕竟还是外人,有些东西还是自己知道就好了。
“我等见过戚昌国大人”罗思源见到戚昌国的第一时间,就带着众人对他行礼道。
罗思源为什么能够认出戚昌国呢?因为他和戚英长得实在是太像了,不说九成像,至少八成是比较相像的,所以才能够被一眼认出来。
“你们就是此来的几位贵客是吧!因为我人在内城,使得你们不能第一时间被招待,倒是我照顾不周了。”戚昌国笑着说道。
这戚昌国乃是戚继光三子,目前才二十八岁,但是已经是锦衣卫的指挥使了,全权负责皇帝的安全和对文武百官、地方的监察工作,穿着黑色的蟒袍,腰配蟒玉佩和绣春刀,这两个物件都是皇上亲赐之物,以表彰他的救主之情。
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明《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说:“蟒衣如像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明史舆服志》:“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绣蟒于左右,系以鸾带。……次则飞鱼……。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正向,尤贵。又有膝者,亦如曳撒,上有蟒补,当膝处横织细云蟒,盖南郊及山陵扈从,便于乘马也。或召对燕见,君臣皆不用袍而用此。第蟒有五爪四爪之分,有红、黄之别耳。”
这段记载可知,蟒衣有单蟒,即绣两条行蟒纹于衣襟左右。有坐蟒,即除左右襟两条行蟒外,在前胸后背加正面坐蟒纹,这是尊贵的式样。至于曳撒是一种袍裙式服装,于前胸后背饰蟒纹外,另在袍裙当膝处饰横条式云蟒纹装饰,称为膝。
“戚大人请不要这么说,我们此来也是显得极为冒昧,所以戚大人不怪罪我们就已经很好了,怎还敢让戚大人赔罪,没有这样的道理,既然这样我们就请两位到芙蓉楼一叙如何?”罗思源马上说道。
汤广明是一个明白人,看到两边关系似乎还不错,而且知道这去芙蓉楼赴宴必然是商议此来的目的,不是自己应该知晓的。
“戚大人还有几位,我想起家中还有事务,不如你们陪戚大人前去就好,我就不参与了。”汤广明马上对着戚昌国说道。
“如果是家中确实有事,不去也好,毕竟家里的事情更加重要一些,只是却落了这几位小哥的盛请。”戚昌国笑着说道。
“那也只能这样了,在下虽也确实想去,怎奈家中确有急事,只能够辜负几位小哥的抬爱了。”汤广明又对罗思源他们赔礼道。
“汤大人,不如这样,明日午时,如果说您不当职,且家中无事的话,还是芙蓉楼,我们再请大人一次如何?”罗思源问道。
“这倒是可以,如此就先谢过几位小哥了。”戚昌国点了下头之后,汤广明说完之后就离开了,同时戚昌国也感觉到这几个年轻人很会做事。
戚昌国一行人来到了不远处的芙蓉楼,罗思源出手阔绰,将这个三层酒楼的二层和三层都给包了下来,在二层有黎明国梁。黎明国栋两兄弟带着黑田家的六个士卒把守,在三层就只有戚昌国和罗思源、徐伏波、小西行长四人。
“不知道几位大人如何称呼呢。”戚昌国问道。
“在下罗思源,这位是在下好友徐伏波,本家外交奉行小西行长。”
“罗大人,这次你们前来的目的父亲已经在心信中都告诉我了,只不过你们这一次来的时间似乎不是很好。”
“大人,此话怎讲?”罗思源问道。
“首先能够有利于你们将这件事办成的张居正大人,已经于上个月在江陵城逝世了,同时他手下的所有党羽都已经被张四维的人给铲除掉,简言之在朝廷上现在很可能没有什么人能够帮你们发言,这是其一。
第二就是在前两日,高丽国的使者已经来到了京师,并且将你们入侵的事情告诉给了当今圣上,对此当今圣上非常的愤怒,所以如果你们这一次想解释的话,可能难度会非常的大,尤其是那些高丽国的使者还没有离开,很可能到时候会需要现场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