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多数现代人心中想的不一样,在当年人多地少的晋城,反倒是那些远行的人,被称为英雄。
“他们不是奸商,更没有剥夺农民的利益,”老李声音沉沉,“事实上,他们就是农民,活不下去了的农民。”
人太多,家乡太拥挤怎么办?
有人忍饥挨饿,苟且一生;有人蝇营狗苟,蹉跎一世;也有人占山为王,烧杀抢掠……
但是,无论怎样挣扎,蛋糕只有这么大,家乡的田地也只有这么多。
于是大多数地方的人,卷生卷死,走了科举改变命运的道路;
极少数人,石破天惊,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青史留名;
但晋城人,没有走上以上任何一条道路,或者说,他们开辟了另一条道。
这条道,一不够体面,二没有未来。
这条路,叠满了失败者的事迹,而终点又太过遥远,谁又能肯定自己一定能找到传说中的西域?
但晋城的青壮年还是走了出去。
因为他们每走一个人,就能为家乡省下了一块田,留在家乡的亲人狭小的土地,就能大上一圈。
于是一个连一个,一个接一个,走了出去。
所有人的脑海里都浮现出那个画面。他们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沉默之中,恰在此时,起风了。
破败的木门“嘎吱”一声,随风打开,露出了门外的风景。
——原来木门后,还藏着一整个秋天。
沈呦呦放大双眸,下意识地拉紧了爸爸的手。
“出去吧,”李老笑着,他把门更推开了些,“走出去吧。”
于是沈呦呦牵着沈年,走在了最前面。
层林尽染,漫山秋色。
弹幕被美得“炸”开,小姑娘琥珀色的瞳孔金灿灿的,那只蜻蜓又悄悄地飞了过来,落在她的发顶。
她突然想到什么,回头,好奇地看向跟上来的李老,“他们走出去,也看到了这些吗?”
“大部分人都没能看到,”
老李没有因为她年纪小就敷衍,而是沉思片刻,慢悠悠道:“但如果他们不走出去,很可能世世代代,都只能看到一地荒凉色了。”
沈呦呦像是听懂了,又像是没懂。
她重新把视线投向这片太过壮观的金黄,脑中却忽然浮现出了题目——
“……去看“众星何历历”,去找“另一个地球”,去追求那片虚无缥缈的星辰大海。”
虚无缥缈呀。
“那制衣服的姨姨、做豆腐的姐姐、喜欢吹牛的弟弟,还有糕点婆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