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圣踪同人文 > 第289部分(第2页)

第289部分(第2页)

陆正的御龙诀修行。实际上是从知心境开始的,而他知身境的修行却是在天宗打下的根基,在这一点上,御龙诀和天宗的元神化显之道却是一模一样的。究竟是御龙诀抄袭天宗的法诀,还是天宗抄袭御龙诀的法诀呢?

御龙诀是圣宗所传,而天宗的法诀出自道门。时间上来说要比圣宗早很久。这样说来,极有可能是圣宗参照了道门的法诀,不知道圣宗有没有在道门修行过,或者跟道门的高手有所接触。但是在御龙诀最后,分明又留着圣宗的一句话。

或成佛,或成仙;可成佛,可成仙;不成佛,不成仙;唯所愿,能成人!

陆正现在大约能够理解一点这句话的意思了,前面一句‘或成佛或成仙’,应该说的是修行之道可以成佛或者成仙,代表着圣宗认为道门和佛门的修行都是真实无虚的,只要修行有成,的确有成佛和成仙的境界。而‘可成佛可成仙’,则应该是圣宗在说自己,或者说是在说每一个人都面对的两种选择,那就是或者去成佛,或者去成仙,代表人与妖物和精怪不同,都有成佛成仙的资质。而最后一句‘不成佛‘不成仙,唯所愿,能成人’说的则是圣宗自己的选择,他不选择去成佛成仙,而是选择去成为一个人。

这一点就让人很费解了,圣宗所谓的成人,当然不是去成为人的意思,既然他之前已经说了可成佛成仙,就说明他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妖物或者精怪,那为什么他还说要去做一个人呢?而且从人来说,去成佛成仙,获得种种解脱境界,长生不死,不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吗?当然除了陆正这种二愣子不想长生的之外。但即便是陆正不想长生,他也不会拒绝修行所给他带来的种种能力和境界。

而且从最后一句话反推,可能‘可成佛,可成仙’这一句,只怕还可以理解为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圣宗的修行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往前一步或者成佛或者成仙,但是他都放弃了,而是回头重新去做一个普通人。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说,在圣宗的心中,其实做人和成佛成仙是一样的境界?

陆正往这个念头上一想,便退了出来,他自认境界未到,无法理解圣宗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他已经隐约感到圣宗所谓的人,跟他自己所理解的人,只怕是有所不同的。也许只有等到了圣宗这个境界才能了解吧!但是自己也许这辈子都不可能理解了,因为他自己本身并不是愿意去追求修行的人,只想安稳的好好过日子。从来如是,现在如是,只怕将来也如是。

哪怕他从前爱听说书人讲那些神仙故事,其实说白了,也不过是他觉得做了神仙不必吃饭而已。那也是因为他是个小乞丐,太过想要吃饱肚子了。只是虽然如是,但是却因为种种缘故,他却是一路修行而来,甚至已经到了知道大成之境,在修行界之中,已经算得上是一位高手了!

念头一岔即收拢,一一化显元神之后,陆正继续参悟八种的法诀,发现接下去的八宗法诀之中,都有一些针对元神化显境界之后的修炼,所有的步骤都是针对炼化肉身而发,但是具体做法却有着极大的不同。比如御日诀是心中所现之太阳与天地之间的太阳相互交感,采取天地之间的真火之力,用来洗练肉身,强化筋骨,驱除杂气、病气。而御月诀的修炼也是同样,只不过却是要求在满月之时,以心中之月交感天上圆月,吸纳月阴之精华,达到目的。

另外水火两宗则不然,而是以化显的水火元神直接游走周身百骸,巡遍经络。风雷两宗则更不同,乃是将交感之神风神雷凝炼成形,对于自己肉身之炼化却并不大重视。至于山泽二宗则更有不同,比如山宗之中变化更多,除了可以采集山川之气洗练肉身,另有一法就是养育山灵。

陆正见到了这中办法,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青龙,原来的青蛟的来历了。山宗弟子难以入道化显元神,或者化显元神之后难以继续进一步修行,或者是为了日后修行更有成就,可拜求门中有知命境界的尊长之助,找来一些具有化妖可能的生灵,在深山僻静之处,找一座地灵之气充足的大山设置法阵,将找来的生灵置于法阵之中炼养,等待化灵成功之后,便能让山宗弟子以秘法炼化,或者将之杀死炼化为纯净之灵,或者成为自身神兽。一旦炼成,甚至可作为山宗弟子第二元神。

只是这种秘法太难,且不说说找到的生灵是不是如预期的能够化妖。即便能够,那又会在什么时候化妖,还要配合山宗秘法炼化,调教有成,远比自己修行来的更为艰难。所以山宗历代以来能够成功的人也不多。但是若是真的能够成功了,其中好处又不待言而明了。光是能够作为第二元神,等于是就给自己留下了第二条命了,这种好处又岂是随便其他的好处可相比的。

陆正联想到了自己还留在青丘山的青龙,心念微微一动,知道自己坏了山宗前辈的好事了,这件事只怕日后还要给自己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不过他现在还在定境之中,神念变化不曾受到这一点杂念的扰动。

道门八派的修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锻炼肉身自然是为了度过之后的知身劫。但在八种法诀之中,知身劫并不叫做知身劫,而是各有其名。陆正所知的天宗御天诀就把知身劫叫做幻劫,意味着肉身种种之感所幻蒙受元神,诸幻齐作,元神要在其中保持自在清明,不受其扰。(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此念耿耿在

知身劫在与御日诀和御月诀之中叫照形劫,意谓着这是从形所受的劫数。但是在御山诀和御泽诀之中则叫做凝形劫,御水诀和御火诀之中叫做转形劫,而在御风诀和御雷诀之中却叫做初感劫。劫名虽然不同,但是所爆发的一切触受之感都是在肉身之中。又因为每个人的肉身都是自己的,不仅是从先天从父母所生时就带着不同,而且后天之中一切遭遇一切,哪怕是各种饮食滋养肉身成长,也会造成肉身之中的种种不同。所以当知身劫爆发的时候,每个人的情形都不一样。

有的人天生形体强健,没病没灾,那么爆发的劫数可能很轻,劫数也会很快过去,真正到达元神自如化显之大成境。但是假如天生体质虚弱,从胎里出生就有先天不足之症,反而极有可能因为修行至此而出现诸病齐发而亡的下场。

所以修行之道,并非如世人所想象的全是益处,内中凶险不是门外之人可以想象的。到了之后,随着修为境界越来越高,更有可能出现一念毁身的凶险,一个念头踏错,便是万劫不复。从这一点讲,无论佛道修行,首先要看的便是缘法和资质。

人间之人做成大事一是要靠自身本领,另外一半则是要靠运气,两者缺一不可。有时候能力虽有,但无奈时不我与,只能徒劳一场。至于天假其时而本领不足则是更多。修行也是一样,除了自身能够付出的努力之外,还要遇师、遇法、遇缘得当。否则的话,轻则修行不能有成,重则歧路偏差,产生种种难以想象的后果。当初荒未央在青丘山对陆正说修行要有三一之道,所谓天分、性情、机缘和叫师父,也是这个意思。

知身劫之中,劫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