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梁砚秋作为人质被送到了阿里者卫的女真大营。
当夜,女真精锐骑兵三万,福余卫精骑两万,合兵五万,趁着夜色,悄悄的向东而去。
————————分割线————————安定堡。
这里现在名声不显,在后世却是享有大名,乃是赫赫有名的×鹤×岗×市。
这里极为的富饶,乃是松花江和黑龙江汇聚之地,也是小兴安岭之余脉和松江交界地区,西北部乃是丘陵地带,其它的地方则是大片大片的冲积平原。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煤矿储存区和煤矿产地之一,总储量达到了二十多亿吨。而肥美广袤达到了数百里的平原,则是使得它的粮食产量每年能达到四十多亿斤——放在现在,就是的两千多万石。
当然,现在安定堡地区自然是没有达到这种程度的,但是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也是村庄密集,阡陌纵痕,乃是辽北将军辖地中重要的产粮地区。
这里曾经被白莲教席卷而过,成为了一片废墟,但是现在已经是恢复了一些生气。
许多曾经在白莲教席卷这里时候躲进山林之中的镇民,这会儿见了武毅军到来,都是跟见了救命恩人一般,他们从山林中出来,回到自己的村子,开始补种春耕。
徐安镇,三徐村。
此处距离安定堡往南十五里,位于瓦剌金河之泮。
瓦剌金河浩浩荡荡直下百里,注入松花江中,瓦剌金河入松花江的河口,距离柱邦大城已经是不远了。
顾名思义,三徐村中的百姓都是徐姓,他们本来乃是山东济×南×府齐×河×县人,后来朝廷移民填充东北,他们便是被迁移到了此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绵延,当年的孩童都已经变成了中年,下一代也是已经诞生。
这个村子也扩展到了百多户,四百多口人家,生活的还算是不错,至少丰衣足食,也是其乐融融。
只可惜白莲教的兴起改变了一切,村中的百姓,要么是被杀,要么就是被掳走,被迫从贼。躲过了白莲教浩劫之人,不过是十中二三而已,这会儿他们回到了自己的村子,只不过当年那个安居乐业的小村子,已经是变成了一片废墟了。
白莲教撤走的时候,不但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给抢走了,更是将这里付之一炬。
所幸这里的民居多是土坯房,木质架构不多,是以并未全给烧成白地,多少还留存了一些。百姓们回来之后,从废墟中捡了不少乱七八糟的材料,左凑右凑的好歹是建起了一座座简易的容身之所,和窝棚也差不了多少了。所幸现在还是夏天,天气并不冷,总是能糊弄过去的。
多少总有了些人气儿。
这会儿村子里面静悄悄的,村子东头儿的扬场倒是热闹的紧。
那里是秋收之后,用来碾麦子把麦子皮扬掉的场所,面积很大,容纳千把人也不在话下。
扬场中间搭建了一个土台子,大约有一丈来高,一个穿着青袍,做官员打扮的年轻人正自站在上面说着什么,在他身后,则是有七八个军丁,腰间挂着刀,威风凛凛的站着。
兴许是因为那几个武毅军官兵的威慑,兴许是因为国人传统中对那一身官袍的敬畏,村子里面仅存的六十多口人,正在围拢在土台子周围,眼睛一眨不眨的盯在上面。他们衣衫褴褛,但是却心存敬畏,没有一个人说话,现场针落可闻。
那年轻人看上去才二十来岁,年纪颇轻,不是已经蓄了须,看上去气质也很是凝练沉稳。他轻咳一声,朗声道:“本官王重墨,乃是武毅伯,奴儿干都指挥使连大人亲自任命这安×定×县县令,以后安定堡周边,十六镇一百一十九村,尽数归本官所辖理。”
他身后站着的那武毅军总旗已经是不失时机的大步走上来,喝道:“尔等还不见过王大人!”
“见过大人!”给他一喝,这些百姓顿时便慌了,稀稀拉拉的跪了一地,纷纷磕头。
“都起来,都起来。”王重墨温和一笑,招呼大家起身。
待大伙儿都起来,他继续道:“现在已经是快要进五月端午,过了麦子的耕种曰期,不过本官这一次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百姓们早就因为这个问题愁眉不展,这会儿一听,都是精神一震,赶紧竖直了耳朵。
王重墨从身后的袋子里面捧了一把玉米粒出来,洒在台下,道:“这玩意儿叫玉米,你们有谁听过?”
下面的人面面相觑,都是摇头。
这也不稀奇,这个年代消息闭塞,而且这些百姓一辈子的活动最远处怕是也不会离开村子五里之外,对他们来说,没听说过千里之外的松江大地上的消息那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知道也不打紧,本官来告诉你们。”王重墨大声道:“玉米这东西,跟麦子是一样的,撒下去就能长出来,但是产量是麦子的三倍以上!一亩地能打八斗麦子,就能打三石的粮食!”
下面顿时是起了一阵窃窃私语,这些老百姓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但是出于对官府权威的敬畏和信服,却又是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