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么高兴的日子里,卫泱才不愿去想那些扫兴的人。
而卫渲显然也不愿多提樊昭,于是便接着之前的话题与卫泱说:“有关办粥厂的事朕都听见了,朕也愿为办粥厂出份力。”
有当今皇上做后盾的粥厂,那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如此,他们便能将粥厂做的更大,救济更多的贫苦百姓。
“皇兄肯出手真是太好了,妹妹代百姓们谢皇兄恩典。”
面对卫泱诚心诚意的拜谢,卫渲却并不觉得得意骄傲,他反而觉得很惭愧,甚至是有些无地自容。
“让百姓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活在饥寒交迫之中,是朕这个皇帝的过失。”
“这不是皇兄的错,而是因某人不作为。”卫泱说,那个某人无疑是指的大夏如今真正的当权者樊昭,“皇兄,您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卫泱这一句“一切都会好起来”说的卫渲心里暖融融的。
“今儿是泱儿添寿的好日子,咱们不提政事,只管说些高兴的事。”卫渲与卫泱说,“在朕进来之前,听你们在说生辰贺礼的事。既宁棠已经送过了,那下一个该轮到谁了?”
“是微臣。”樊景荣冲卫渲一礼。
卫渲颇为和气的笑问樊景荣,“景荣表弟为泱儿准备了怎样的贺礼?”
“回皇上,微臣的贺礼远不及宁表兄的有心思,早知道便该先宁表兄拿出来的。”
“心思不论多少,只论有无,只要有心就好。”卫泱柔声与樊景荣说,“景荣表兄送的必定是有心之物。”
老实说,樊景荣还真为要送卫泱的这份生辰贺礼花了不少心思。
既然是精心准备过的,就不怕拿出来让人看。
于是,樊景荣便将自己那份礼双手奉上,“上回在崇武馆听泱表妹说,泱表妹在江州时有练过箭术,且善用弓弩。表妹还说,因此番赶回京都走的太匆忙,忘了带自己用惯的那架弓弩。我想着之前在崇武馆,泱表妹因没有趁手的弓弩可用,玩的并不尽兴。我回去之后便命人寻了个巧匠做了这个,正好借泱表妹生辰的机会当是生辰贺礼送上。不知泱表妹可喜欢。”
卫泱打开锦盒一瞧,真是一架相当别致又精巧的小弓弩。
与之前徐紫川送她的那架一样,她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很喜欢。
“景荣表兄还说自己的礼没心思呢,我看分明就有心思的很。”
“泱表妹的意思是喜欢这份礼?”樊景荣欣喜。
“我喜欢的很。”卫泱应道,“等找一日我带上这架弓弩,到崇武馆好好与表兄切磋切磋箭术,再叫上漓皇弟一起。”
话说到这里,卫泱忽然想起,卫漓怎么还没过来呢?
正常来说,卫漓今日应该早早就会过来才对。
“漓皇弟怎么还没过来,我得找人催催他去。”卫泱嘀咕说。
“不必叫人去催。”卫渲说。
“皇兄知道漓皇弟在哪儿?”卫泱问。
卫渲点头,“自你上回当着霖儿的面说漓皇弟即将启程外出游学,霖儿就缠上了漓皇弟。恨不能与他这位小皇叔形影不离。如今漓皇弟几乎成了霖儿的伴读,漓皇弟眼下应该是在尚文馆陪着霖儿念书呢。”
“漓皇弟与霖儿叔侄俩能如此要好,也是桩好事。漓皇弟可是出了名的勤奋好学,有漓皇弟给霖儿做榜样,霖儿也定会与漓皇弟一样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