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怎么就让这些水匪抓住了?”
“倒霉而已。”郭文莺一笑,她这一路也没遇上什么危险,看来是大意了,也没想到会落到水匪手中。
两人准备上船,路唯新看了一眼地上趴着的杜二黑,“这水匪怎么办?”
其实郭文莺对杜二黑印象还不坏,讲信用,讲义气,应该是个硬汉子。
她问道:“你说把船上的人送上岸,可是按约定办了?”
杜二黑昂着头道:“我老杜说话向来算数。”
郭文莺道:“既然如此,就饶他一命吧。”她说着回头望了眼杜二黑,“你若以后不做水匪了便饶了你。”
杜二黑脖子一梗,“我手下一百多兄弟,不做水匪吃什么?”
“去当兵、经商、种田,做什么不比做匪强?”说起当兵她倒想起一事,这些水匪的水性都不错,倒是可以收编到徐横的水军去。只是怕这些人野性难驯,不好管理罢了。
她对路唯新道:“去问问他们愿不愿参军,若能招安也算为地方除了一害。”
路唯新撇嘴,“你还有心情管这事,你都差点叫人给杀了。”
郭文莺灿然一笑,“我这不是没死吗?有你在我也死不了。”
路唯新哼一声,虽不说话,心里却觉格外的甜,她能依靠他,这感觉真是好。他嘴上说她多事,还是让手下锦衣卫去问了,那杜二黑一听是朝廷招安,顿时有了几分心动。他们本也是本本分分的庄户人家,只是年景不好,连年灾害吃不上饭,不得已才做了匪类。若是能编入水军也是一个好饭碗,从今以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怕被朝廷围剿了。且谁都知道南齐的水军是军饷最多的。
何况现在落在人家手里,若是不肯招安也是不行的。他立刻点头如捣蒜,“我愿意招安。”
那锦衣卫见他应了,即刻去向路唯新报告。
路唯新对郭文莺道:“这事解决了,还是由我护送你去福州吧。”
郭文莺道:“不用了,还是自己走着好点,我还想沿途看些风土人情。”
第五百一十三章 灾民
这会儿张陵容正从后面追上来,他突然被救,自是满腹的疑问,这些人是什么人?郭文莺又是什么人?他还没来得及问呢。
只是郭文莺并不想见她,瞧见他过来,立刻让路唯新拦住了,随后带着卢俊延几个赶紧赶路去了。
他们一路行来,过了江苏,到了浙江,刚一踏上浙江地面,便遇上一大批的灾民。
说是今年浙江连续下了几场大雨,遭了灾,许多庄稼都被淹了,地方官员赈灾不力,百姓流离失所,只能携家带口的离开原籍,上外地谋生去了。
他们一路走着,看见饿得面黄肌瘦的百姓,郭文莺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儿。看看那些豪富之家和地方官员们,再看看这些有家归不得,生存都难以为继的百姓,其间的差距何止是巨大。
他们这一路上也没有露出行藏,只是沿途看一些百姓疾苦,体察民情,顺便瞧瞧这些官员们都是如何做官的。
这一日到了淮安县,刚进了县城,正赶上县太爷带着人在粥场施粥。
粥场围着不少人,都是破衣烂衫的百姓,只是粥锅中的粥却只是稀稀落落的只有一些米粒。
朝廷有令,凡是赈灾的粥场,必须要筷插不倒,这里的粥别说插筷子了,都能照见人影了。
郭文莺眉头皱的紧紧的,让云墨去查查到底怎么回事,若是官员玩忽职守,当严惩不贷。
卢俊延在一旁道:“文莺,这粥场能立起来都算不错了,你看咱们这一道走过,看见几个粥场了?这官员们不赈灾,倒也未必是不尽责,可能库里根本就没粮呢。”
郭文莺道:“江浙一带是鱼米之乡,官库里没粮,那粮都去哪儿了?”
卢俊延动了动嘴,一副欲言又止样,他在浙江为官一年余,多少对这官场中的猫腻也了解一些。这不管是赈灾银还是赈灾粮,从上面调拨下来的不知要扒几层皮的。从京里出来的时候扒一层,到了地方巡抚、按察使等扒一层,然后知府再扒一层,最后到了县级就已经所剩无几了。
就是个府县原来存的那些粮,这些年又是打仗,又是旱涝灾害,早就消耗的差不多了,就算没消耗的,也都便宜了耗子了。此耗子也非彼耗子,都是那些看守的官吏监守自盗,要么以次充好,要么擅自挪用,十个库房倒有九个都是空的。只是这些都是极隐秘的事,朝廷若没人调查就罢了,若是有人调查,这一连串拴在绳上的大部分官员都得吃瓜落。
郭文莺看他神色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便是他不肯说,她心里也有数。她在东南也待了近两年,这些官员什么揍性她不可能一点不知道,便是不细问多少也知道一些。
只是官员这般作为,到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心里暗叹一声,想着等到了总督衙署,她一定好好整顿一下这两省的官风。
不过当下关键的还是怎么赈灾,让灾民尽快能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殍满地,死太多人。她心下着急,便催促卢俊延等连夜赶路,终于在两日后到了杭州地界。
杭州是古都,更是风景秀丽之所。他们和卢一钰及张明长等人约好了在杭州汇合,可是进城之后,却发现总督仪仗还没到,没耐何只能暂且等上一两日。
他们是以卢俊延的名义进的城,可没想到刚入城就被杭州知府得知,巴巴的请他们去赴宴。
这位杭州知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