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1981文豪从返城开始的 > 第695章 冉云(第2页)

第695章 冉云(第2页)

于是,神圣的迷迭香就和妻子一家进了孙朝阳的四合院,无奈孙同志不在,接待他们的是孙永富和杨月娥老两口。

迷大爷给孙朝阳带来了不少家乡的特产,主要是泡菜。二位老人吃到家乡的味道,开心极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攀谈间,冉云才知道孙朝阳也是四川老乡,刚起步的时候跟自己一样也是车间工人。他和姐夫哥一样,也是靠着一支笔功成名就。只不过和姐夫止步于一乡之长不同,孙朝阳更是杀到了北京,买了大房子,做了大编辑。

还开着三四十万的豪华汽车。

大家都是人,孙朝阳能够走到这一步,我为什么不能?

冉云顿时起了“大丈夫当如是哉!”的宏图大志。

小姑娘很快在心中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先跟姐夫哥学习写作,然后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引起全社会轰动,加入四川作协,加入中协,然后联系北京的文化单位,以知名作家的身份调过去。解决户口问题,住房问题,成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

没错,这相当于复刻孙朝阳的成功履历。

……

孙朝阳听到这里,再次插嘴:“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迷大爷,我这个人你是知道的,最喜欢和理想主义者打交道了。对了,你小姨子是从哪家刊物起步的。”

迷大爷:“小妮子心气高,处女作投的是《收获》。”

孙朝阳:“好家伙,发表在哪一期,我去找来拜读。”

迷大爷:“石沉大海,那边怎么可能用。后来,冉云又投了《当代》《十月》和《人民文学》,都无一例外的一场空。”

孙朝阳:“好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了,你小姨子水平如何,究竟有没有作品发表?”

“水平嘛,乱七八糟,全是文字垃圾。”迷大爷不客气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发表还是发表过两篇的,我帮她投过地区的一家报纸,就是那种豆腐块文章……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后悔,就是后悔。”

事情是这样,北京旅行回来,冉云就发下要当作家,功成名就,移民北京的大愿。

小姑娘就天天泡在工厂的图书阅览室里,将各大文学期刊细细读来,读上几日,感觉有所收获,就铺开稿子写了一篇中学生作文,投给《收获》。

现实很残酷,她实在没有这个天分也没有这个能力,投了十几家刊物没有回信后,换任何一个人,早就认清楚自己,转移志向了。所谓,立常志。

不过,女性比起男人最大的缺点是偏执,最大的优点是耐得了烦,意志坚定。冉云不服气,依旧笔耕不辍,写完还让姐夫哥帮着点评和修改。

她一星期写六七篇中学生作文,产量很大。

刚开始的时候,迷大爷看在妻子的面上还指导了几次,发现小姨子实在不是那块料,就烦得不行。

他以为小姨子也就是一时心血来潮,没准过得一段时间兴趣就转移了,不用当真。为了摆脱这张讨厌的狗皮膏药,迷大爷忍无可忍,索性亲自提笔把小姨子的两篇作文动了大手术,投去地区的报纸。

报社的文艺版编辑和迷大爷是朋友,加上迷大爷的文笔是真的不错,稿子也用了。

不料,冉云发表作品后,受到鼓舞,写起东西来更是狂热,产量更大。

迷大爷做了乡长,工作本就繁忙,累了一天回家,还被小姨子的文字垃圾轰炸,你还不能发怒,还得小心照顾小姨子的情绪,维持家庭气氛的和谐,搞得身心俱疲。

《中国散文》搞征文之后,冉云有了兴趣。她感觉自己在地区小报上发表豆腐块文章实在拿不出手,必须上大刊物才能成名成家,才能移民北京。

《中国散文》是散文界标杆,如果再拿一个奖,那就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于是,冉云花了两个月时间精心炮制了一篇文章,于上个月投给编辑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