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阁老眼眸一亮,笑道:“老头子我亲自为你小子磨墨。”
陈小九接过叶阁老磨好的墨,左右手各擎一只毛笔,在宣纸上挥毫泼墨起来,众官员也围成一个圈子,探身观看。
望之一眼,不由得惊呼连连。
左手书:先天下之忧而忧;
右手书;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九左右手字迹相通,笔力雄浑而又飘逸,洋洋洒洒,笔走龙蛇,如猛虎归山、有凤来仪;诗句深邃而又充满超绝意境,如高山仰止!
此书一成,围观众官员沉默寡言,犹如老僧入定。
众官员本来对小九的客套,只是建立在对叶吟风的尊重之上,对小九什么所谓的‘文曲星临凡’、甚为厌烦。
自古文无第一,你陈小九小小年纪,凭什么自称第一?我等的学识难道真就比你差吗?
但是,这番见到小九双手同书,笔走龙蛇,造诣非凡,已入宗师之境,心中大惊,脑中那点狂傲与不甘念想,全都抛在了脑后。
直到此时,他们也方才明白,以叶吟风惊采绝艳之智慧,为什么又对陈小九如此求贤若渴了。
这文曲星君临凡,看来确有其事?
☆、第七百八十四章 人臣之巅峰
叶阁老拿起那一幅字,沉默不语,仔细端详了半天,方才叹道:“小九书法上的造诣,已经达到了宗师之境,不过,在老夫看来,小九的这首诗中蕴含的意境,要比书法上的造诣,还要高出甚多,佩服!佩服呀!”
陈小九连忙谦虚的作揖:心想着这是名相范仲淹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又岂能不让人佩服?
他之所以如此高调的招摇,为的就是震慑这帮自以为才学出众的高官大佬!
从刚才的虚以委蛇当中,小九就已经捕捉到了他们眼中蕴含的不屑与无奈,也都对叶吟风高抬自己感到不解。
所以,一贯低调的陈小九不得不高调一把,打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让他们从心里接受自己这个外来客的支配。
叶阁老仔细端详着这幅字良久,才慢慢合上,将这幅字收藏在怀中,指着陈小九,对众百官说道:“你们都不让我辞官,说什么贤良能吏,大燕少有。”
“但依我来看,小九才极有可能是大燕未来的肱骨之臣,你们要多与他亲近,就凭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心胸,就可以看得出,只要你们诚心对待小九,小九也绝不会拂了你们的一片心意……”
叶阁老素以眼光老道、毒辣而著称于大燕朝廷,素有大燕伯乐之美誉——今日这些大臣中,就有不少人因为叶阁老一句话而得到皇上重用。
而叶阁老这些年也不知道推举过多少能臣能吏,也从未见如此对某人大加赞赏。
今日如此盛赞陈小九,也足见小九也一定是一匹千里马中的千里马了!
众官员此时心悦诚服,酒宴之上指点江山,与小九说话,也少了那些敷衍轻狂,倒多了些请教的意味。
虽然几十个官员轮流向小九敬酒,小九也展现风度,给足了他们面子,通通来者不拒。
众官员对小九的‘礼贤下士’十分赞赏,小九没醉,他们倒是酒意上脑,心醉了。
叶吟风使了一个眼色,便借着叶阁老不胜酒力的样子,与小九一同,扶着叶阁老下去。
书房之中充斥着一阵墨香,比那酒意熏熏的大厅舒服许多。
叶阁老坐在主位,喝了一碗好似黑乎乎的粥一样的东西,看着一脸笑意的叶吟风与淡然的陈小九,说道:“你们两个是结拜兄弟,我就明人不说暗话了,小九,我之所以辞官,就是为了叶吟风这个混蛋呀。”
“爹,我是混蛋,你又是什么?哪有这么夸你儿子的?”叶吟风也丝毫不生气。
陈小九也不说话,静候下文。
叶阁老道:“我这是避嫌啊,内阁大臣一共四位,俱都代表着一方势力,而我与你这混小子同在内阁,四位中就站着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