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刘巴,也不是董允,那能是谁?
他目光往最右边移。
蒋琬。
同样是四相之一。
原来是他。
“写的好啊。”
刘辩惊叹出声,此人有大司农之才,可管天下粮草。
未来还能继续成长。
“哈哈哈,这份安民策,抄录下来,发往各州郡,让州牧太守们都学学,对了,再往太学和兰台各送一份。”
送往太学是当经典用,未来后世若是发生了蝗灾之类的事情,皇帝向太学博士问策,人家会答:昭宁三年某皇帝首开恩科时,一甲蒋琬献安民策巴拉巴拉。
兰台则是国家珍藏馆,那里是知识的海洋。
“喏。”戏志才刚答应,刘辩就将卷子郑重交到他手里,“蒋琬,第一甲。”
他继续阅卷,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见到原以为是庞统的那份卷子了。
终于再翻了几份后,东西出现在他眼前,通篇是各种朱红笔的圈圈点点,这份卷子折服了尚书台众臣。
看了一会儿,刘辩连连点头。
人才,绝对的人才。
而且此人居然写了四策!
虽然他着重写的是经学及安民,但字数少的治国及边防,却更加精彩。
通篇没有引用兵法,全是自己对兵道的见解。
大才、贤才。
“没想到首次恩科,居然让朕得到此等人?”
此人是帅才,大将军皇甫嵩那种眼观天下的帅才。
他收回之前的所有猜测,不可能是庞统。
庞统、田丰,哪怕是贾诩之类,都偏向军师型,适合找他们问策,让他们自己独当一面差了点。
就好比那张良,被誉为谋圣,但祖皇帝让他担任大将军时,却漏招频出。
荀彧属于内政型,他能做老大,但是偏向文职。
诸葛亮是全能型,萧何、张良的结合体,军事上还能比上半个韩信。
可眼前这人又是另一条路子,他能做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