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想办法,联络忠心天子之士,将太后拖住。
拖到征西大军回来,就有法子了。
吕布是他的干女婿,可发挥大作用。
天子不愿意做的事,他王允来做,一命换一命。
想清楚了,王允也不管士人们是什么表情,头也不回的匆匆离开。
……
又是一日早朝。
尚书令荀彧没来。
三公中,太尉杨彪昨夜受寒,今日亦告病。
皇甫嵩倒是一如从前,虽然一把年纪了,但总是来的最早。
今日三三两两的交谈声少了许多。
随着小黄门的宣告,百官进宫,依旧是太后临朝。
不同的是,今日士人的反击开始了。
平日在朝中没什么存在感的黄奎率先出列,手持笏板,声若洪钟:
“启禀太后,臣太官令黄奎有本要奏!”
黄奎虽很少露面,但其家族却不敢忽视。
文臣大部分操劳一生,难混一个关内侯。
十五级以上的爵位都是天子宠幸了。
黄奎身为黄琬长子,等到黄琬咽气,守孝三年,便可继承列侯爵位。
何太后给小侯爷面子,“何事要奏?”
黄奎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臣要奏昨日所下狱之士,皆乃忠直之臣,一心为国,却遭此无妄之灾。太后此举,实乃寒了天下士人之心,尚书道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太后此举却背道而驰!若不加改正,天子所塑造的清明朝堂,将付之东流。”
话音刚落,申屠家的人出列,义正言辞道:
“臣附议!太后亲信之人,疏于朝政,我等老臣辅佐天子治理天下,如今民富兵强,天下无不为之称赞,昔日管仲有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如今太后所为,民心尽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一时间,朝堂之上士人们纷纷响应,引经据典,慷慨陈词。
还有更为头铁的,当场抨击道:
“天子亲政已有两年,今养病宫中,以太后暂时临朝。太后应当延续昭宁之风,亲贤臣、重士大夫、与民休息,光复我大汉疆域。太后若不加以收敛,则桓、灵二帝党锢之祸再次重演!”
“……”
断断续续的,已经有十几名大臣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