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兵临天下诸葛果攻略 > 第549部分(第2页)

第549部分(第2页)

赵云正和法正站在沙盘前商议作战方案,法正心中颇为得意,尽管他从前的方案遭到大将们的坚决反对,但最终汉王殿下还是令他和赵云出征高奴,这就是对他的信任,让法正心中感恩不尽,也使他更加兢兢业业。

法正拾起木杆,指向高奴城道:“根据最新的斥候情报,目前匈奴军在高奴县约还有一万人,不再攻城,而是以防御为主,大营在城南,旁边还有一座泥土修筑而成的羊马城,这就应该是匈奴大军后勤军粮重地,但我敢肯定,现在匈奴大营内的兵力最多只有五千人。”

“为何?”赵云不解地问道。

法正微微一笑,“其实很简单,既然是后勤粮草重地,匈奴人就要不断派兵向南送粮,匈奴南下的八万大军消耗巨大,只送一趟是远远不够,必须连续不断送粮,这样,在南下道路上的粮队至少需要六队,三队去,三队返,他们没有民夫,每队至少千人,那路上就有了六千人,再算一支返回的粮队,所以大营内的匈奴军最多只有五千人。”

赵云点点头赞道:“军师果然了得,洞察秋毫,运筹于帷幄之中,既然敌军兵力不济,我们是否可以明天上午一战全歼敌人?”

法正半晌方道:“虽然这是破敌正途,但依我之见,最好还是压而不打。”

法正说得很含蓄,其实就是不同意赵云明早破敌的思路,赵云听懂他的意思,连忙拱手,“请军师教我。”

在汉军大将中,法正最喜欢赵云,不光是他喜欢,包括庞统、贾诩、司马懿这些军师都喜欢和赵云共事,这是因为赵云虽然身居军方高位,却始终谦虚自律,爱兵如子,敬重职军官,深得军方各方的爱戴。

这次赵云和法正出兵,可以对法正的建议是言听计从,令法正深为感动,他也决定尽心辅佐,为赵云谋取不世之功。

法正不慌不忙道:“赵将军可知这次汉军与匈奴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赵云沉吟一下道:“我听汉王殿下说过,我们要迁都长安,就必须要消除北方的威胁,驱逐匈奴,收复关内各郡。”

“定都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收复关陇失地,重建大汉帝国之威,这样,当汉王继承汉朝社稷大统之时,才会让天下人觉得,汉王是名至实归,这是在收拢天下人心。”

赵云默默点头,他忽然想起一事,又问道:“既然如此,为何殿下又要答应曹操为主,还用天子之名,这岂不是和汉王的初衷相违背?”

法正笑了起来,“这不过是一种政治姿态罢了,但公道自在人心,汉军打了多少,曹操打了多少,这中间的是非曲直,相信人人心中都有一本帐,不须要刻意说明。”

“我明白了!”赵云点了点头。

法正又接着说:“所以我们必须从大局出发,要利用这次战役彻底打残匈奴人,要让他们数十年内不敢再南下一步。”

“请军师直言,我听军师的安排。”

法正捋须道:“我之所以说,压而不打,南面的匈奴单于迫于粮食后勤的压力,他必然会派人去向刘豹求援,等刘豹大军渡河西征,曹操就会出兵并州北部,直捣刘豹老巢,等刘豹仓促东撤时,便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必须要一战击溃刘豹的军队,彻底铲除并州的匈奴人。”

“如果是这样,匈奴单于趁机北撤,逃脱于我们的围剿,这岂不是一大遗憾?”

法正眯眼笑道:“匈奴单于能不能逃走,却是要看天意。”

赵云恍然大悟,躬身施礼,“得军师的谋划,是赵云之幸也!”

第二卷江夏 第875章 困兽犹斗

呼厨泉率三万骑兵且退且走,已退到了雕阴县,而刘璟亲率五万汉军步步紧逼,一直不离呼厨泉十里,而洛川道内森林密布,只有河**两边狭窄的空地,不利于骑兵作战。

呼厨泉又担心后背有伏兵,使他遭遇南北夹击,他不敢大意,一面派兵探查,一面缓缓撤退。

此时,呼厨泉已经不管达曼的死活,他已意识到,他们大举南下,最终落入了汉军的陷阱,这个时候,他们若能够平安返回草原,已经是大幸了。

三万匈奴军撤到了雕阴县,这里也是匈奴一处后勤中转站,有三千驻军,进了雕阴县,得到了粮草补给,这才让呼厨泉稍稍松一口气。

雕阴县正好位于洛川道的最开阔处,这里其实是一座盆地,直道和洛川道在这里交汇,地势豁然开朗,盆地内有大片平坦的原野,很适合骑兵作战,匈奴骑兵倒是可以和汉军一战了。

不过呼厨泉之所以在雕阴县按兵不动,并不是他准备与汉军决战,而是他刚刚得到送粮队伍的消息,五万汉军主力已抵达北面的高柔县,实际上对他已形成南北夹击之。

这让呼厨泉大为惶恐,如果他继续向北撤退,就会再次进入森林密布的洛川道,南北两支汉军就必然会将他堵在洛川道内,骑兵无法施展,粮食断绝,他和困死在直道上的刘去卑又有什么区别?

他立刻派一队心腹亲兵赶往并州,用金箭令命令左贤王刘豹出兵高柔,这是他们事先约好,刘豹向他承诺,至少出五万精锐之军来高柔县参加会战,现在是他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城头之上,呼厨泉心急如焚地向南眺望,他远远可以看见十里外的汉军大营,驻扎在一座高地上,一面镶有金边的黄底黑龙大旗在大营上空迎风飘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