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需要多久 > 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克常温超导不能依靠研究超导材料技术(第6页)

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克常温超导不能依靠研究超导材料技术(第6页)

其他的都不重要。

外界乃至于研究组里,很多人都认为核聚变设计工作是一个持久性的研究,可能会持续几年时间。

但他们却认为……

也许,很快。

具体多快也很难说。

“若是不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大概一年……够了吧?”肖新宇思考着做了个判断。

“半年,差不多。”颜静这么样。

罗大勇闷头不说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丁志强……

他正在用力捂着脑袋,痛苦的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加入核聚变设计组?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脱离王浩老师的魔掌……”,!

们已经对于致密的一阶铁材料,也就是‘未来铁元素’给出了定义。

‘未来铁元素’,被命名为一阶β铁56。

β代表排序第二,56则代表了原子质量,常规的致密材料则被命名为一阶α材料。

比如,常规一阶铁,就是一阶α铁56。

在返回西海大学的路上,王浩也思考着‘未来元素’方向的研究,“看来必须要开启实验了,短期目标是研究几种铁的同位素,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不带有辐射的未来铁元素。”

这个研究关系到强湮灭力场技术。

‘未来元素’不会受到特异现象的影响,就可以支持制造高强度的强湮灭力场。

……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王浩继续关注着f射线实验组以及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研究。

两个实验组进展都不错。

同时,他还要参与核聚变设计项目,首先就是组建设计项目的主团队。

这工作还是以汤建军为主。

汤建军对核聚变的研究非常热情,都已经是超过60岁的老头,还精神奕奕的不断工作。

在科技部门、科学院、国际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很快确定了工作地点,就是在西海市的老政-府办公楼。

老政-府办公楼被划定为管制区。

团队的名字就叫做‘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名字听起来很是低调,但是旗下有十几个院士,几十个研究员,几百的工程师,常驻在主研究基地的也已经有三个院士。

其中包括副总设计师汤建军、核物理研究所的周东伟以及科学院材料所的龚云伟。

下面的研究员,暂时只有二十几个。

二十几个研究员听起来似乎不少,但相对于核聚变项目来说,人数又显得太少了。

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内部,已经成立了一个个专业的小组,包括主设计组、材料组、动力组、磁能组,能量论证组、电力组、计算机组等等。

主设计组是王浩直接负责的,也是最核心的小组,负责核聚变装置主框架的设计,并会给其他的研究组分配研发工作。

几个院士都在主设计组里。

材料组是最大的组。

核聚变装置的设计,一半的精力都要放在解决材料问题上,材料组自然有最多的研究员。

能量论证组的负责人是汪百川,主要工作就是做内部能量强度、反应强度以及相关的论证和实验研究。

磁能组则是负责外层螺旋磁场的部分,工作是把托卡马克‘不完善磁场’的设计和强湮灭力场外层磁场结合在一起。

等等。

王浩负责主设计工作,团队里也安排了自己的人手,分别是丁志强、颜静、肖新宇以及罗大勇。

过去几个月时间,丁志强都一直在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工作,一线参与了很多的实验研究,对于湮灭力场实验也有了直观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