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嘛!
提前走趟娘家是再不过正常的事。
虽然许大茂没跟着去,但人家舍得花钱啊!
因此,秦淮如心情不但不糟糕,反而有点小兴奋。
嫁出来这么多年,头回拎这么多东西回娘家,颇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
她嫁出去这么多年,村里那帮事儿逼老是传闲话,说老秦家姑娘白养了,不仅帮不了娘家,还经常去娘家打秋风,跟白眼狼似的。
今儿她就让那帮事儿逼看看,什么叫有出息的出嫁女儿。
秦淮如回趟老家并不容易,得先坐公交车出城,然后碰运气,运气好遇到回公社的驴车、马车啥的,能花钱坐一会儿。
运气不好,只能拎着东西走上两三个小时,才能走到秦家庄。
一大早出发,中午才能到,勉强吃口东西,就得麻利往回赶。
大冬天的,不走快点,压根赶不上公交车。
赶不上公交,就又得多走一两个小时,回家得晚上八九点。
第二天还得上班,想想就头疼。
原本秦淮如想的挺好,可惜啊!
村头的情报员们太敬业,她大包小包的还没进家门,老秦家女儿荣归故里的信儿就传遍了生产队。
那些穷亲戚们就像闻着味儿的狼崽子一般,蜂拥而至。
没别的意思,就是想问问秦淮如,能不能给家里的孩子们找条出路。
尤其是十八岁的秦京茹,对秦淮如那叫一个亲热,一口一个姐叫着,恨不得立马跟秦淮如飞城里去。
虽说功利了点儿。
但也情有可原。
她不着急不行。
在农村,姑娘到了十八岁,基本就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要不是秦京茹心气高,一直嘴硬不答应相亲,否则这会儿都该怀孕了。
秦淮如能怎么办?
一个不带吧!
亲戚们肯定说她没人情味儿。
可要带。
琢磨来琢磨去,也只能带秦京茹。
其他弟弟妹妹的年龄都不合适,结婚的结婚,没成年的没成年。
只有秦京茹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