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在北方番邦境内的武卫,这些生活在南方的武卫,无疑安全系数高上不少。可谁都清楚,安全意味着立功的机会减少。
所以,此次海试对于基地的武卫而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果他们在赵孝锡面前丢脸,那么是整个基地武卫分部的耻辱,做为统领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现在赵孝锡表示认可,意味着他们就算没有功劳,那么相应的赏赐也不会少。不求名只求利,也未尝不是一些低级武卫的心愿。毕竟,任何年代都不会有人嫌钱多!
测试了实弹射击,赵孝锡又下令武卫,进行一番快速航行中的齐射。整条海船上,装备的十二门青铜炮,一左一右射击时,整条海船都显得越发震荡的厉害。
可效果却非常惊人,让李云聪等人,也恨不得亲自上手试上两炮。可对于他们的要求,韩安康却笑着道:“不着急,想在海上学会开炮,首先要了解青铜炮的原理。
此次本王带你们过来,就是让你们提前知道,未来你们要驾御的新式战船是什么样子。首先要确保,你们知道这东西如何使用跟操作,将来才能教好手下的兵卒。
眼下武统领他们的操作,看上去显得非常简单。可你们如果知道,他们现在能这样熟练的操作,是经过上千次的训练,付出近十余人的伤亡,想必你们就不会觉得这东西简单。”
已然回到战船指挥楼的武卫统领,听到赵孝锡如此肯定他们的努力,也觉得心里暖暖的。有这样的阁主,他们身为手下,又何惜生死相报呢?
第二卷 第五十五章 视察火器工坊
新式战船的海上炮击测试,算是完美的收官落幕。看着战船在航行时,也能打出炮弹。甚至还有一种链形弹,众人也觉得,单单这炮弹的种类,也值得他们好好学习一下。
相比李云聪等人,盯上即将安装到新式战船上的青铜炮,赵孝锡则更加重视。同样建在这座基地的火炮工坊,那才是他此次视察的重点。
适用于海战的大型钢制火炮,目前火炮工坊还无法定型。可一些小型号,适用于步兵使用的小钢炮,却被成功的研制出来。尽管份量同样不轻,却也是一个飞越式的进步。
这些年,赵孝锡大部分赚取到的财富,都用到这些工坊上面。现在也到了,需要他们提供成绩的时候。而这些工坊,将是他平定天下的真正利器。
尽管赵孝锡清楚,打仗最终靠的是人。任何武器研制出来,也需要人去使用跟操作。可火器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斗力。
将来他组建的陆军,也将装备这种研制成功的火器。只是这些火器,在使用过高尖端步兵武器的赵孝锡看来,真是比古董还古董的火器。
可惜没办法,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赵孝锡能做到的。只是把一些,这个时代制造工艺,所能达到的火器给设计出来。而这种设计,需要大量失败实验做前提。
了解任何一种划时代武器的诞生。必然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有可能成功。赵孝锡的工坊中,生产不出高质量的火炮,但一些攻城略地的小型重武器。还是成功研制出来。
任何一种新式武器的诞生,都给予火器工坊的工匠们,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等到这些经验达到一定程度,那么下一款新式武器出现,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实。
不管任何时代,搞研究的人都是疯狂的。赵孝锡招揽的这些工匠,有了衣食无忧的保证。搞起发明创造来,积极性也令赵孝锡肉疼。投进去的钱也可谓海了去。
好在这些工匠们,也时不时给赵孝锡一些惊喜。加之赵孝锡清楚,有了这些先进火器的出现,会让他平定天下的速度。比想象中快速许多。
保存了各民族的元气,才能最大化保留汉族跟炎黄子孙的血脉传承。当明知不可敌的情况下,真正敢于拼命的人,想必也不会太多。
想要做到这一点,赵孝锡非常清楚,一支强大陆军就是保证。而这些工坊,将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神兵利器,让其平定天下的路,走的更顺畅迅速一些。
回到基地的赵孝锡。将李云聪等人领进了,处于武卫严格管辖的火器工坊。听着里面传来的隆隆爆炸声,李云聪等人也觉得。这个地方想来还真有一些危险。
好在这个时代的人,烟民似乎没出现。那怕用于点火的东西,大多都是一些火石。类似非常简单的火柴,这年头都看不到。所以防火做起来,反倒比后世简单一些。
其实这个时代的火药工匠,也掌握了不少火药的配方。可这些配方。经过赵孝锡的改良后,他们才真正发现。火药的真正威力他们根本没发挥出来。
正是了解到火药所能发挥的真正威力,这些跟火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工匠,才真正对赵孝锡信服至极。任何听上去不靠谱的东西,只要提供图纸,工匠们都会努力钻研。
靠着赵孝锡提供图纸,这些工匠废寝忘食般进行研究。青铜炮终于被研制出来,那些各式圆形炮弹,也被工匠们给摸索了出来。这种成功,更证明了赵孝锡的先见之明。
在不少火器工坊的工匠心中,赵孝锡就是个先知般的鲁班。只要赵孝锡说的话画的图,这些工匠都视若珍宝,无论花费多大代价,都想让它变成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