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赵孝锡言语中的犀利,拓跋野也很直接的道:“郡王殿下言重,野今日来,是带来了我族长的问候。希望能对去年的事情,跟郡王殿下化干戈为玉帛。
另外还有一事,希望郡王殿下高抬贵手,将我族长之子拓跋玉释放。有什么条件,郡王殿下尽管提。还望看在我部族长担心儿子的份上,能让他们父子早日重逢。”
听完拓跋野的话,赵孝锡笑着道:“看来拓跋玉,还真受你们的重视。放心,他现在过的不错,本王让人好吃好喝的供着。没事,他还能骑马兜上一圈。
相信不用本王多说,你们应该明白,本王跟他也算仇敌。他的能力,相信你们也清楚。在你们看来,本王会做放虎归山的蠢事吗?”
面对赵孝锡的直言不讳,李乾顺忍不住插话道:“巴蜀郡王,玉儿那孩子虽不错,可相比你还差上不少。想必,也谈不上放虎归山这样严重吧?
何况,如今征婚的形式,不用多说你也清楚。母后她认定了你,清露这孩子对你的感觉也不错。既然大家都将成为亲戚,将来又怎么会彼此起争斗呢?”
对于李乾顺的帮腔,赵孝锡却很直接的道:“这话国主说出来,不知国主是否会相信呢?国与国的大事,岂是一桩婚事所能决定的呢?在本王看来,拓跋玉很有威胁。
另外本王可听说,如今拓跋部落似乎有点不安静。若非拓跋族长老当益壮,只怕这一年的战斗,早把拓跋族拖进战争的泥潭了吧?
而不安静的最大因素,就是继承人的问题。拓跋将军,如果换做你是本王,你会做何选择呢?要知道,你们那位公子,如今还恨的本王牙痒痒呢?
如果将他放回西夏,掌控了拓跋部落,你觉得对本王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说的再直接点,拓跋玉对你们而言,意味着部落稳定与否。不知本王说的可对!”
谈判,自然要尽可能为自己多争取些利益。拓跋野对于赵孝锡,如此了解拓跋部落的现状,也多少显得有些惊讶。看来这位郡王爷,真不是泛泛之辈啊!
对于赵孝锡的回答,拓跋野最终咬牙道:“那郡王爷的意思,无论如何都不会放我部落公子回归。真的要让我拓跋部落,与郡王殿下为敌了?”
软的不行,那只能用硬的。不管如何,此次受命而来的拓跋野,必须就赎人的事情做个了解。实在不行,或许他先选择绑架赵孝锡的身边人,以取要挟赵孝锡换人。
可这是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他真的不想用啊!
第二卷 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有心机的谈判
得知赵孝锡被自家父王请去,李清露就显得非常好奇。想知道,此番父王找赵孝锡到底谈些什么。在皇宫这两天,李清露似乎看出,李乾顺有些不喜赵孝锡。
只是李清露非常清楚,那晚若非赵孝锡将她扑倒,此刻躺在病榻上的人,说不定就是她。尽管她有一定的功夫底子,可面对这种极险之境,她根本没任何心理准备。
也许是被赵孝锡救了一次,让李清露心有愧疚。又或许是,通过几天的接触下来,李清露觉得赵孝锡,称的上敢爱敢恨之人。对待女子,也并非象其它王孙贵族。
正是这样的接触,让李清露也开始站在赵孝锡这方考虑问题。担心自家父王,又会为难赵孝锡,她很快就放心地交了上来。对她而言,皇宫也是不设防的。
当然,为了避免被李乾顺训斥,她在进议事殿的时候,还是从御厨那里端来了一碗莲子羹。就算到时被看到,她也完全有理由,以一番孝心当借口。
来到议事殿门前,看着那些守卫行礼问候,李清露显得很放心地交头。跟这些守卫说了一下,两个李乾顺身边的禁卫,也实在不好阻拦。
只是他们清楚,里面正在讨论一件大事,现在实在不方便放李清露进去。对于这个情况,李清露显得很理解的回答,她就站在议事殿等着。
看到这种情况,禁卫最终只能让候在二门的太监,偷偷进去跟李乾顺通传一声。至少两个禁卫清楚,这莲子羹要趁热吃,时间一长凉了还怎么吃呢?
得知李清露送来莲子羹,正愁两方谈的有些僵持的李乾顺。很快明白这女儿表孝心是假。担心他会怎么着赵孝锡才是真。看来不知不觉,女儿的心已经倒向了赵孝锡。
朝太监点头后,李乾顺突然道:“巴蜀郡王,拓跋将军。两位想必都坐的有些累。不如大家先尝尝御膳房新煮好的莲子羹。消消火气大家再谈如何?”
都什么时候,还喝什么莲子羹?
别说赵孝锡有些想不通。就连拓跋野也被这话,说的有些云里雾里。而没多时,他们就看到李清露端进三碗莲子羹走了进来。
看到李清露出现在这里,拓跋野自然不傻。想来李乾顺是想让李清露帮忙说点好话。很快起身道:“拓跋野,见过公主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