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天龙八部之武帝全本 > 第82部分(第2页)

第82部分(第2页)

那怕赫连铁树意识到,今年的情况有些不同寻常,加派侦骑队潜入宋境打探情报。可面对宋朝边军骑兵的重重阻击,这些侦骑队也往往损失惨重,还打探不到任何有利的情报。

在赫连铁树加大侦骑渗透时,清楚目前西夏还不敢大兵入境的赵孝锡,直接将五支千人队。外加扩建两支擅骑之术的新千人队,全部派到边境找那些西夏侦骑队的麻烦。

虽然不让有骑军士兵阵亡被带回,但一次次的小队遭遇战。让骑军队这些菜鸟骑兵们,也不断在这种小型骑兵交锋中快速成长着。

加上收拢了秦凤路三支边军中的骑兵队,赵孝锡在大战前同样将骑兵的数量,扩充到一万多人。只要打好首次骑兵大会战,赵孝锡就有信心,让西夏今年入境骚扰,付出惨重的代价。

相比赵孝锡几乎泡在骑兵营,操练这些越来越成熟的骑兵,张亭光却再次变成一路指挥使。不断完善着,秦凤路边境地区的防御措施。

按照赵孝锡的交待,此次宋朝不但要让西夏损失惨重,还要最大程度保证边民的安全。这意味着,张亭光必须做好边境的防御工作,让赵孝锡肯定他的能力。

虽然作战方案是张亭光制定,但最终发出号令的同样是赵孝锡。面对这位钦差大臣的威严,边境的诸诚官兵,同样不敢有丝毫懈怠。全城齐动员,将城池打造的固若金汤。

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一直在黄河边巡视的两军骑兵,都向各自的指挥官,传回黄河已然上冻的情报。这意味着,大战真的一触即发了!

第二卷 第一百四十五章 边关狼烟起

做为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在华夏历朝历代都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依赖这条生命河,养育了无数华夏的子民。而围绕着这条母亲河,发生的战事同样不计其数。

平时依靠这条黄河做为两国分界线,大家似乎都相安无事。一到黄河封冻结冰时,那些贪婪宋朝富足的番邦军队,就会越过黄河劫掠一番。

每到黄河封冻之时,生活在边境的百姓就会感觉到度日如年的无奈。但今年随着赵孝锡抵达,执行了非常彻底的清边御敌政策。

一些无自保能力的边民,往年只能躲进那些临近的瓦寨中暂避,或干脆找个深山钻进去。今年却被边军,全部接到附近的城池中安置。

只要他们每家派出一些精壮劳力,每天准时上工修缮一下城池,他们就会领到相应的粮食。足够一家人住进城池,也不用担心没钱饿肚子。

这种从未体会过的待遇,让边民们都感觉,朝廷终于还是看到了他们的疾苦。终于打算动手,收拾一下那些恶狼般的番邦骑兵。

今天秦凤路的边民们,在付出一些体力劳动,就能换取全家的吃食。有住有吃,他们还在乎什么呢?相比钻深山进垒寨,今年他们的安全系数无疑高上许多。

随着黄河结冻的消息传遍诸城,那些边民也能明显感觉到,平时上街巡逻的城防军也多了许多。晚上在城墙上防守的士兵,也比往常增加了几分。

一些相应防御的物资,也开始陆续搬到城墙之上,以备战事到来时之用。这种大战来临的气氛,让一些还在加固城池的施工队,也开始没日没夜加班。就会多替城里的百姓,增添一份生的希望,不至出现城破人亡的惨剧。

相比各城的紧张气氛,赵孝锡却在收到黄河结冻的战报之后。很快召集手下的骑军诸将。宣布了骑兵出城的命令,至于这守城之事留给张亭光负责。

每城除了保持一支百人骑兵队,做为传递情报跟命令所用,其余的骑兵此次赵孝锡将全部带走。根据他与张亭光做出的判断。今年西夏人大兵入境,肯定是为了兰州城而来。

亲自做镇兰州城的张亭光,配合通远军跟城防军,近三万可战之士驻守此城。他们要做的就是,以此城吸引西夏骑兵的注意,消耗他们一部分有生力量。

待到时机成熟之时,赵孝锡带领大股骑兵杀出,一举将进入宋境的西夏骑兵围歼于兰州城下。至于此刻赵孝锡,带骑兵外出,也是充当清剿队。

只要西夏骑兵敢分兵。集兵一队的赵孝锡,就能依靠这支万人骑兵队。将离开大部分的西夏骑兵全歼,直至最后在兰州城与西夏人进行决战。

对于赵孝锡出城指挥骑军作战,张亭光倒没什么意见。他很清楚,虽然他也很想出城。跟西夏的骑兵大战一番。可他是副手,守卫兰州城同样重要。赵孝锡把他留下,也是对他的一种信任。

当最近晚上根本不开的兰州城门,又一次在夜深人静中被打开。一支支白天休息的骑兵队,秩序井然的开出了兰州城。他们此次出城,不结束大战就不回城。

望着远去的骑军大队,张亭光也只能祝福他们此行顺利。吩咐配合他作战的通远军统领。即刻开始兰州城进行战备状态。

任何没有他签字的通行证,一律不准放行人员外出。另外晚上多增加一倍的巡城队,任何敢在这种节骨眼上闹事的军民,一律严惩不怠。

通远军统领吕大忠,通过这段时间与张亭光共事,也清楚这位骑军副统领。以前可是雁门关的指挥使。在奖历上面确实比他高上一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