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应满脸谄笑,上前恭恭敬敬施礼道:“老奴奉圣上之命特来册封州牧为楚公,恭喜州牧了。”
刘璟点点头,“米公公一路辛苦了。”
册封在他的意料之中,爵位升一级,由楚侯升为楚公,却不知他的职位是否增加了益州牧,这才是刘璟最关心的问题,他并不急着问此事,目光投向了米应身后的年轻公子,那就是曹植了。
曹植年约二十岁,身材高大,容颜俊秀,穿一身锦绣白袍,腰束玉带,头戴金冠,显得气质卓然,让人见而忘俗,他是曹操最心爱的儿子,传闻曹操甚至想把衣钵传给他,而非长子曹丕。
曹植不慌不忙走上前施一礼道:“曹子建参见州牧!”
刘璟点点头,问道:“请问植公子,令尊可安好?”
“多谢州牧关心,家父身体康健,他也很关心州牧,我特奉家父之命,给州牧送一封亲笔信。”
说完,他从怀中取出曹操的亲笔信,双生呈给刘璟,刘璟接过信笑道:“先回襄阳吧!你们二位先休息,然后我们再慢慢谈正事。”
他吩咐马良,“季常可送他们去贵宾馆,让馆丞好生伺候。”
“州牧放心,微臣会安排好。”
刘璟一直目送他们远去,这才放下车帘,拾起曹操的信件,拆开细细看了起来,信中的语调很客气,就是问候他和家人的健康,恭喜他又得千金,又说自己年事渐老,身体和精力大不如前,不能亲自来祝贺他晋升国公,特遣儿子植代他前来祝贺刘璟。
笔调和语气都很诚恳,就仿佛两个老友之间在叙别来之情,但实际上的东西却一句不提,刘璟沉吟片刻,吩咐车外亲兵道:“去贾军师府邸!”
贾诩这两天有点感恙,今天便没有来州衙,贾诩也已年过花甲,特别注重保养身体,由于天气炎热,他也尽量呆在屋里看书,这时,他的次子贾访匆匆走进院子,在院中禀报道:“父亲,刘州牧来了。”
贾诩有两个儿子,原本都在外地为官,刘璟将贾诩家人接来荆州后,又派人通知他的两个儿子,两人都弃官逃进了江夏,长子贾穆现任桂阳郡丞,次子贾访被贾诩送进荆州书院读书深造,今天他正好也在家。
贾诩听说刘璟来了,放下书笑道:“你替为父将州牧请到我书房来?”
贾访匆匆去了,贾诩也戴上帽子,来到院门前迎接刘璟,老远便看见刘璟快步走来,贾诩深施一礼,“老臣参见主公!”
刘璟回礼笑道:“听说军师感恙,特来探望,顺便也有一件事要和军师商量一下。”
贾诩点点头,摆手道:“州牧请屋里细谈!”
第二卷江夏 第542章 什么条件
房间里,刘璟将曹操的亲笔信交给贾诩,“军师先看看,然后我们再谈。”
贾诩一眼认出信封上是曹操的笔迹,他顿时精神一振,坐直身体,打开信仔细地看了一遍,他的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但看到是派三子曹植到来时,他似乎想到什么,不由又笑了起来。
贾诩将信还给刘璟笑道:“这是曹丞相的一贯风格,信中只叙友情,正事应该是由曹植来谈,不过我有点奇怪,曹操丞相竟然让曹植来出使荆州。”
“这有什么特别吗?”刘璟笑问道。
贾诩点点头,“如果他是派心腹谋士来,一点问题没有,但他派儿子为使,这还是第一次,当然,或许他是想让儿子磨练一下,但我觉得,曹丞相似乎是想让曹植来主导荆州之事。”
“他来主导?”
刘璟不由冷笑一声,“我看他年纪不过二十岁,他能替父主导荆州之事?当心别坏了大事。”
“主公放心吧!曹丞相心里有数,不会让他儿子坏事,我想他应该都交代好了,或许下次就有重臣相辅。”
刘璟心念一转,忽然有些明白过来,“军师的意思是说,曹操是想让曹植继承他的衣钵?”
贾诩连忙摇头,“没有一定之事,应该还是曹丕为主,但曹丞相或许也会考虑让曹植继承,据我所知,他异常疼爱这个第三子,常常对人说曹植最像他,更重要是,曹丕有些事没有处理好,让曹丞相非常反感,影响了他的继承。”
“比如什么事?”
“最严重的一件事是曹丕趁乱纳甄氏,八个月后,甄氏便产下一子,你说这孩子是袁氏还是曹氏?虽然当时曹丞相没有说什么,但我们都知道,曹丞相对自己儿子好色颇为不满。”
刘璟忍不住笑了起来,“曹操也是好色之人,立身不正,他怎能责怪自己儿子坐歪了?”
贾诩虽然投降了刘璟,也忠心辅佐刘璟,但他内心深处,总是对曹操怀了一丝歉疚,比如他从来不直呼曹操之名,而是称曹丞相,便是这个原因。
贾诩摇了摇头,“这其实和好色无关,而是事关子嗣延绵,若甄氏是未嫁之身倒也罢了,偏偏她是袁绍的儿媳,曹丕不经父亲同意,也未让医官验身,便擅自娶了她,你说曹丞相怎么会不生气。”
刘璟笑了笑,又问道:“那其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