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孙刘两家要联姻吗?”王累有些惊讶地问道。
“正是,这是因为我家吴侯不肯用长子为质而采用的变通之法,哎!表面上联姻和好,暗地里却在备战,这叫什么事?”
使者不肯再多言,告辞而去,王累打开信,张纮在信中建议益州要抓紧时间备战,虽然江夏和江东因蕲春和豫章两郡的归属谈不拢,可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刘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必然会西征,巴蜀最多只有两年时间战备。
王累默默点头,他作出了决定,明天就先返回成都,向州牧报告这个重要消息
就在王累殚精竭虑想着怎么说服刘璋备战的同时,在另一个院子里,法正却正和董允秘密会谈,董允是董和之子,在巴蜀长大,和法正私交极好,也正是有这层关系,他们二人才坦诚以待。
“我家主公的意思,是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接手益州,他不希望对巴蜀造成太大的破坏。”
法正也笑道:“这也是我们的期望,对巴蜀破坏太大,不利于楚侯坐稳巴蜀,但我们想知道,荆州准备什么时候出兵?”
董允叹了口气,“至少要到明年了,去年赤壁之战,今年又和江东大战,军民困乏,实在无力再战,计划明年春天开始实施西征计划,所以今年的任务是要稳住刘璋,以和为主。”
法正想了想又问道:“那攻打巫城的计划呢?是不是也要顺延到明年?”
“不!攻打巫城是今年的计划,我们就按照司马军师给刘璋的承诺,替巴蜀攻下巫城,并将建平郡和宜都郡还给巴蜀,双方缔结友好互助的协议。”
法正眉头一皱,这也是他想提醒荆州的地方,虽然他知道荆州的慷慨是为了迷惑刘璋,但太过于慷慨,于情理不合,反而会让刘璋怀疑荆州的动机。
想到这,法正提醒董允道:“事出反常,反而会让刘璋生出疑心,我建议可以用粮食交换的办法,让出建平郡和宜都郡,这样才合情合理。”
董允笑了起来,“我再和主公商议一下,这个建议我个人觉得不错。”
第二卷江夏 第462章 孙尚香的选择(上)
孙尚香返回江东已有近半个月了,她一反从前的泼辣作风,变得很低调,京口城内再也看不到她纵马飞奔的身姿,以至于京口城的民众都有点不太习惯了。
城内到处都在传言她即将出嫁荆州之事,消息传得很快,短短几天时间,整个江东都知道了孙刘要联姻的消息。
虽然很多江东人都对她十分头痛,但这种头痛只是父母面对调皮孩子的烦恼,一旦尚香公主真的要出嫁去荆州,而且是因为战败而被迫和荆州联姻,江东人又对自己的公主充满了同情,江东上下到处都有反对她出嫁荆州的声音。
孙尚香骑马缓缓从北门出城,返回北固山甘露宫,她本想去找兄长问问联姻之事,不料兄长一早去了吴郡,她只得怏怏返回。
孙尚香穿了一身绿色长裙,头戴竹笠,四边有一圈轻纱围帘,遮住了她的面容,这便是众人看不见她的缘故,她也常常出门,只是遮住了容颜。
孙尚香当然也听说了她要联姻荆州的传闻,这让她心中十分矛盾,她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母亲和兄嫂再三催促她出嫁,但江东没有她看得上的年轻俊杰,凌统勉强可以考虑,但她却觉得凌统身上还是少了一点什么?无法打动她。
偶尔夜深人静时,她心中会不自觉地出现刘璟的身影,但立刻被她驱逐出内心,她怎么会喜欢刘璟呢?
他是江东的敌人,她恨他还来不及,在柴桑大战时,她就对刘璟恨之入骨,若有机会,她会毫不犹豫一剑刺穿他心脏,砍下他的头颅。
但自从她被俘,又被刘璟释放后,她的心中就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她已经没有从前那么痛恨刘璟了,仇恨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恨意既消,她心中另一种感情又悄然而生。
刘璟不仅是天下英雄,而且年轻英武,意气风发,极像她的大哥孙策,确实是她心中最理想的终身伴侣。
可偏偏他是刘表的侄子,她的父亲就是死在刘表手中,荆吴世仇象座大山一样矗立在她和刘璟的中间,使她不断告诫自己,她绝不能嫁给仇人之侄。
直到荆吴联姻消息传出,她心中便开始迷茫了,她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让她感到无所适从。
孙尚香心情沉重地出了北城门,这时,一阵吵闹声吸引了她,她这才发现城外一片空地上站着大群年轻士子,约有数百人,每个人都情绪激动,大声叫喊着。
为首十几名士子抬着孔子的牌位,和士兵对峙,上千士兵异常紧张,结成人墙将他们死死拦住,不准进城。
“我们要见吴侯!让我们进城!”
士兵们愤怒地振臂高呼:“绝不允许签署出卖江东的条约!”
“反对向荆州割地求和!”
孙尚香有些惊讶,京口还没有搬迁来书院,这些士子是从哪里来的?而且他们怎么知道江东和荆州正在秘密谈判之事,居然还知道江东要割地求和。
这时,数十名骑兵侍卫护卫着一人从城内疾奔而出,为首之人竟是她的堂兄孙贲,孙尚香本能地背过身去,不让孙贲发现自己。
她极不喜欢这个堂长兄,二嫂前两天告诉她,就是这个堂兄在孙氏祠堂逼迫自己兄长退位,企图取而代之,这些日子他更是上蹿下跳,极力拉拢军政高官支持自己,连元老朱然和韩当都表态支持他,这令孙尚香感到极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