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花开春还mv > 第542章 入居(第2页)

第542章 入居(第2页)

新房子的一楼,所有房间的内墙都已经粉刷完毕,显得很干净亮堂。但地面还没有抹水泥,还是粗糙的毛坯地面,而且也没有做任何家具,显得空荡荡的。

上到二楼,情况就好多了。四个房间、楼梯间,加上洗漱间和厕所,全部粉刷得雪白,地面也都用水泥抹平了当时还没有普及地板砖,水泥地面已经算是很好的装修了。洗漱间的地面铺着防滑的陶板,墙面也贴了约一米五高的红色陶板,砌的洗漱池内部同样贴了红陶板,既美观又实用。由于买不到成品的陶瓷蹲便器,能干的许二娃按照刘正茂画的草图,用水泥手工砌了一个蹲坑,并在表面贴上了小陶片用来防水,虽然简陋,但功能齐全。

原本计划在屋顶砌一个小水塔,但打井的工作还没来得及进行,所以目前用水还需要从序伢子家挑过来,暂时不太方便。

人多力量大,大家从序伢子家借来了水桶和盆子,分工合作,很快就将二楼计划先使用的两间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华潇春让袁洪钢和刘子光帮忙,分别去知青点和吴婶家,把刘正茂和她自己的铺盖行李搬到新房来。从今晚起,他们母子就算正式入住自己的新家了。

老王在刘正茂的陪同下,仔细地把新房楼上楼下都参观了一遍。他对刘正茂的设计理念和实际效果表示非常赞赏,尤其是对室内的卫生间设计印象深刻:“小刘啊,按你这个设计,厕所建在室内,而且通过巧妙的通风设计还没有什么异味,这在冬天尤其实用,不用大冷天跑外面挨冻了,想得很周到!”

刘正茂真诚地对老王说:“王叔,我在二楼专门给您留了一个房间。您现在住的那个地方太潮湿了,光线也不好,对身体不利。等我这边的水井打好,用水方便了,您就搬过来住吧,相互也有个照应。”

老王听了,心里十分感动,但他坚决地摇了摇头:“小刘,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不能搬过来和你一起住。这次你出事,已经有人举报说你和我这个‘右派’走得太近。如果我搬来和你同住,肯定会给你带来更大的麻烦,严重影响你的前途!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把精力用在为国家多做贡献上。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非常暖和、非常知足了。我现在住的地方,习惯了,也挺好。”

刘正茂为了不让老王有心理负担,故意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说:“王叔,跟您说实话,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樟木大队建设好。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也没想那么多关于个人前途的事情。”

老王听了,却严肃起来,带着长辈的关切批评道:“小刘,如果你是这种想法,那我可要批评你了!从你目前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眼光和魄力来看,将来领导一个县都绰绰有余!但是你年轻,资历尚浅,而且目前还不是党员,这些都需要时间来积累。如果在战争年代,像你这样有才华的年轻人,提拔会很快。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熬资历、攒经验,你要理解这个规律。好好干,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相信你的前途不可限量!至于我,你真的不用担心,我现在每天有事情做,能和你们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在一起,感受你们的活力和理想,就是我最大的乐趣,我很满足。”

刘正茂见老王态度坚决,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王叔,既然您不愿意搬到我这里,那您看能不能搬到序伢子家去住?他一个人住也挺孤单的,您过去也能给他做个伴,对他的成长也有好处。”

老王这次没有立刻拒绝,而是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嗯……这个提议我倒可以考虑考虑。序伢子这孩子确实很单纯,心地善良,有个人陪伴他、引导他,对他是有好处的。”

从这话里可以看出,老王对序伢子的评价是正面且充满善意的。

老王能够松口,愿意考虑搬到序伢子家里去住,这在刘正茂看来,已经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相对理想的结果了。他深知老王过去的身份、经历以及未来必将复出的前景,为了进一步加深自己在老王心中的分量和良好印象,刘正茂决定再巧妙地迈出一步,玩一个小小的“心机”。

他凑近老王,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声商量道:“王叔,您看,我家这新房子,面积大,房间也多,空着也是空着。我想着,大队里那个老冯,年纪那么大了,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上肯定有很多不便。我想把他接到我家里来住,相互也有个照应。您觉得……他会愿意来吗?”

老王听到这话,猛地转过头,瞪大了眼睛看着刘正茂,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探寻,他压低声音,严肃地问道:“小刘,你这话是认真的?这可不是小事!你父母那边能同意吗?这关系到长期的照顾和负担啊!”

刘正茂脸上露出诚恳而坚定的表情,回答道:“王叔,我是认真的,这个想法在我心里盘算很久了。以前是房子没修好,条件不允许,所以一直没说。现在房子盖好了,我觉得是时候了。我想请您帮忙做做老冯的思想工作,劝他搬过来。您让他放心,只要他愿意来,他的吃住我全包了,我会像对待自家老人一样照顾他。至于我父母那边,您完全不用担心,他们一向支持我做善事,肯定会同意的。”

老王凝视着刘正茂年轻而真诚的脸庞,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感慨万千地说:“小刘啊小刘,真是看不出来!你年纪轻轻,心里却装着这么大的善念,装着对贫困老人的关爱,还能这样无私地提供帮助。我……我要向你致敬啊!”

老王的语气里充满了由衷的赞叹。

刘正茂连忙摆手,神情变得格外庄重,说道:“王叔,您快别这么说,您这是要折煞我了!真正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是您们这一代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大众的幸福前途,您们抛头颅、洒热血,历经千辛万苦,才为我们打下了今天这和平的生活环境。我代表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向您,向所有像您一样的老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说着,刘正茂突然挺直身体,立正站好,然后朝着老王,恭恭敬敬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这一个庄重无比的鞠躬,像一股暖流,瞬间击中了老王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位身经百战、在枪林弹雨中闯过、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的老革命,此刻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他怕眼泪掉下来失态,赶紧仰起头,悄悄转过身去,用粗糙的手掌迅速抹去眼角的泪水。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转回身,声音有些哽咽,但异常沉重有力地说:“小刘……谢谢你!谢谢你还记得他们!我……我代表那些已经牺牲的、没能看到今天的老战友、老同志们,谢谢你!”

刘正茂见气氛已经到位,便适时地将话题拉回正事:“王叔,我说的都是肺腑之言。老冯和您关系好,他最听您的话。接他过来住这件事,还请您务必帮这个忙,劝劝他。”

老王用力地点点头,语气坚定地说:“你家有这份善心,愿意做这样的好事,我肯定要尽全力促成!这是积德的好事!”

老王心里清楚,自从他来到樟木大队,因为那层特殊的“身份”,社员们大多对他敬而远之,不敢过多接触。这三年来,是同样处境艰难的老冯,时常陪他说说话,互相慰藉,共同度过了无数寂寥困苦的日夜。老冯是早年流落到樟木大队的,无儿无女,如今七十多岁了,独自生活,日常起居确实越来越不方便。刘正茂现在愿意主动承担起赡养他的责任,在老王看来,这或许是老冯晚年最好的归宿了。

等老王离开后,刘正茂找了个机会,把想接老冯来家里住的想法跟母亲华潇春说了。华潇春仔细询问了老冯的基本情况,刘正茂也把自己这么做的考虑,包括人道关怀、积德行善、以及可能带来的良好声誉等,但可能隐去了部分更深层的考量,向母亲做了解释。

华潇春听了,沉思了片刻。她深知儿子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声望,全靠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争取来的。她一向尊重儿子的决定,也愿意支持他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她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就是配合儿子,帮他处理好后勤家务,不拖后腿,也不让别人有机会说闲话。于是,她点了点头,说:“既然你觉得该这么做,那就做吧。家里多双筷子的事,妈来张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