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花开春来早后面一句是什么 > 第534章 古大仲回归大队(第2页)

第534章 古大仲回归大队(第2页)

一旁的刘阳云见状,赶紧上前搀住母亲的手臂,接过话头,用尽量轻松的语气对古大仲说:“古支书,我刚又问过主治医生了。医生说,我弟弟主要是头部受伤后身体极度虚弱,加上之前可能没吃好没睡好,营养严重跟不上。现在正在给他输葡萄糖补充能量,医生说问题不大,等营养跟上了,应该就会慢慢醒过来的。”

她试图用医生相对乐观的判断来宽慰母亲和前来探望的众人。

听到“营养跟不上”这几个字,热心肠的吴婶立刻提着带来的竹篓走上前,将篓子递给刘阳云,朴实地说:“刘家姐姐,我们乡下人没啥金贵东西,这是家里自己养的鸡下的蛋,还有一只老母鸡,都给刘知青炖汤喝,补补身子!千万别客气!”

生产队长何福营也将手里提着的几个网兜和纸包放到床头柜上,对华潇春解释道:“华婶,这些麦乳精、桃子、面条、蛋糕,都是古支书自己掏腰包买的,一点心意。”

妇女主任冯婷则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六张五元面值的钞票(共三十元),她诚恳地说:“华婶,我们几个——我、李娟、刘子光、袁洪钢、何队长,还有卫书记——商量了一下,觉得买东西可能不合用,这点钱您拿着,给刘正茂买点他平时爱吃的东西,或者需要什么就添置什么。”

看着大家带来的礼物和礼金,华潇春心里既感动又过意不去,连忙推辞:“吴婶,你家孩子多,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鸡蛋留给孩子吃!古支书、冯主任,你们能来看正茂,我们就感激不尽了,这些东西和钱,说什么也不能收!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

古大仲态度坚决,语气诚恳地说:“老华,你就别推辞了!刘知青是因为倡议和推动我们樟木大队的新农村建设才遭此横祸,说到底,大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次他住院的所有医疗费用,大队集体全部负责报销!正因为搞了新农村建设,咱们大队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社员们的收入提高了,家家户户都有了余钱。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大队里谁不念刘知青的好?这点东西,只是我们略表心意,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樟木大队的乡亲们了!”

听到古大仲这番情真意切的话,尤其是他对儿子工作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华潇春心里感到一阵温暖,眼眶再次湿润了。她不再坚持,点点头说:“好,古支书,您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这些东西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但是冯主任,这钱你们知青在农村也不容易,挣点工分辛苦,这钱你们一定拿回去,心意我替正茂领了,万分感谢!”

古大仲见华潇春收下了礼物,便说:“老华,我们来看看刘知青,这里是医院,人多待久了也不合适,影响病人休息和其他病友。”

于是,前来探望的人们轻声围到病床边,默默地注视着昏迷中的刘正茂,眼神中充满了关切、惋惜和期盼。趁着这个空隙,华潇春悄悄拉过李慧,低声对她说:“李知青,你看,我女儿阳云请了假专门在这里照顾,人手足够了。你从昨天忙到现在,手又受了这么重的伤,赶紧跟着古支书他们的车回大队去吧,回去好好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把手养好要紧。”

李慧确实感到身心俱疲,手上的伤也阵阵作痛,很想回知青点好好休息一下。她犹豫了一下,问道:“华婶,这里……真的能忙得过来吗?”

“能!能忙过来!你放心回去吧。”华潇春肯定地说,然后转身就从吴婶带来的竹篓里拿出几个鸡蛋,想塞给李慧,“这些鸡蛋你带回去,自己也补补身体。”

李慧连忙躲闪,连连摆手:“不要!不要!华婶,这鸡蛋是给刘知青补身体的,我怎么能要?您快留给他吃!”

这边的动静引起了古大仲的注意,他走过来问道:“老华,李知青,怎么了?”

华潇春解释道:“古支书,李慧这次为了救正茂,右手伤得很重。我想让她带几个鸡蛋回去补补身子,她说什么也不肯要。”

古大仲闻言,看了看李慧缠着纱布的手,爽快地说:“老华,李慧同志的鸡蛋由大队负责!她这是因公负伤,是为保护我们大队的知青骨干受的伤!回大队后,我让吴会计从大队仓库给她批二十个鸡蛋!这些鸡蛋是大家送给刘正茂的,就留给刘正茂吃。李知青的营养,大队来安排!”

他的话既体现了对刘正茂的关心,也明确了对李慧这类见义勇为行为的肯定和集体关怀。

大家又对华潇春和刘阳云安慰、叮嘱了一番,便准备离开。心思细腻的冯婷,趁华潇春不注意,悄悄地将那个装着三十元钱的小信封,压在了床头柜上那罐麦乳精的下面。

探望的人群渐渐散去,病房里重新恢复了安静,但那份来自樟木大队集体的温暖和情谊,却久久地留在了华潇春母女的心中。

樟木大队的同事们刚离开不久,病房里还没来得及恢复宁静,门口便又传来一阵喧闹的人声。躺在病床上的刘正茂依旧昏迷不醒,但前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却如同走马灯一般,络绎不绝。

这次来的人数更多,阵势也更大。以鹿青、肖长民、牛炼钢这几家与刘正茂关系最铁的“发小”家庭为首,几乎是全家出动。老曾夫妇、耿丽萍父女、洪胜、赵明慧、杨秋、袁俊、许丙其、金诚等一众与刘正茂在生意上、工作中结交的好友和伙伴也悉数到场。小小的病房瞬间被挤得水泄不通,连门外的走廊都站满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询问着病情,表达着关切,场面一度十分嘈杂。

值班的护士看到这阵势,吓了一跳,生怕影响其他病人休息和医院的正常秩序,连忙跑去请来了值班医生。医生赶到后,不得不板起脸,以“病人需要绝对安静休养”为由,开始委婉地“驱赶”过多的人群。

由于有洪胜这个常年混迹黑市、门路广的朋友在,大家带来的慰问品也显得格外“时髦”和实惠:奶粉、白糖、高级蛋糕、成筐的鸡蛋、各种时令新鲜水果……这些在当年算得上是紧俏的好东西,琳琅满目地堆在床头柜和床下,几乎要把小小的病房点缀成一个微型副食品商店。

这番热闹景象也引来了其他病房患者和家属的好奇,他们纷纷探头张望,低声议论,甚至有人跑到护士站打听:“这屋里住的是哪位大领导啊?怎么来看望的人一波接一波,还都提着这么好的东西?”

在值班医生的再三干预下,鹿青等人虽然心有不舍,但也理解医院的难处,在病房里停留了不长的时间,反复叮嘱华潇春母女有事一定要打招呼后,才陆续离去。

晚上八点多,病房再次迎来访客。这次是身份更为“正式”的三位:江麓厂的副主任张鹏武、商店负责人毛奇以及张鹏武的儿子张战东。他们的到来显得更为持重,在病房里停留了十几分钟,详细询问了刘正茂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表达了组织的关心和慰问,并留下了一个装着慰问金的信封,然后才礼貌地告辞离开。

到了晚上九点半,住院部按照规定准时关闭大门,不再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喧嚣了一整天的病房,终于彻底安静下来。华潇春和刘阳云母女俩,这才真正得以喘口气,感到一丝疲惫后的清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