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花开春来早 > 第538章 赵明惠进入工作状态(第1页)

第538章 赵明惠进入工作状态(第1页)

刘正茂听着他们的讨论,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像江麓、莲钢这样的大厂,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开发一些民用产品。这样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毛奇因为之前开办江麓商店出过风头,尝到了甜头,一直还想再搞出点新名堂。他立刻感兴趣地问:“小刘,你脑子活,说说看,生产什么民用产品比较合适?”

刘正茂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思考了一下,才慎重地说:“毛处长,像你们这样级别的厂子,如果真要搞民品,小打小闹没什么意思,要搞就搞点有分量、能形成规模的大件产品。”

同样被职工家属就业问题困扰的米高处长也上了心,追问道:“哦?什么样的才算大件?”

刘正茂根据自己超越时代的见识,列举道:“最大的,当然是造汽车。其次,摩托车也不错。如果这些暂时条件不具备,那么生产自行车,或者技术门槛相对低一些的电风扇,也都是很好的选择,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毛奇一听,立刻摇头,觉得不太现实:“汽车?摩托车?这些东西技术要求太高了,我们厂根本没有相关技术储备,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刘正茂却笑了笑,语气肯定地说:“毛处长,您这可太小看江麓厂的技术实力了。他们或许不擅长从零开始的研发,但‘逆向工程’的能力绝对不弱!比如说自行车,找一辆市面上成熟的品牌车,把它完全拆解,每一个零件都精确测量、绘图,然后照着图纸加工、组装。我就不信,以江麓厂那么多高级工程师和技术员的本事,会连‘照葫芦画瓢’都做不出来?关键在于想不想做,敢不敢做,以及有没有决心去做。”他的话,给在座的人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刘正茂看似随意的一番话,却让在座的毛奇和米高都听进了心里,各自打起了算盘。

毛奇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江麓厂别的优势或许不突出,但技术工人多、设备精良是实打实的。造汽车、摩托车可能确实有难度,但仿制个自行车,在他看来,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他琢磨着,回到厂里后,得好好跟张副主任汇报一下这个想法,争取他的支持。如果这件事真能办成,不仅能为厂里解决一部分职工子弟的就业问题,自己肯定又能立下一功,在领导面前大大露脸。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莲城钢厂的米高处长心里也在盘算:我们单位虽然没有江麓厂那么强的技术优势,但我们有原材料优势啊!钢材、铝材我们都不缺。生产电风扇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对原材料要求却高,这不正好是我们的强项吗?他决定回去后也马上写个详细的提案,如果这个项目能上马,肯定能解决一大批厂里待业家属的工作问题,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几个人聊着天,时间过得飞快。期间,又陆续来了一些客人。刘建国特地从插队的杏花大队赶了回来,他还带来了黄兰以及黄兰的小姨。

黄兰自从在日化总厂上班后,工作繁忙,消息也比较闭塞,并不知道刘正茂受伤住院的事。今天上午,刘建国从农村回来,以为黄兰早就知道了,就直接去黄家喊她一起过来。直到这时,黄兰才惊闻刘正茂受了重伤,心里又是惊讶又是担心。恰好她小姨也在家,这位小姨上次就极力想撮合黄兰和刘正茂,虽然后来两人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走到一起,但黄家上下对刘正茂帮黄兰解决了工作问题一直心怀感激。

黄兰的小姨当即决定带上礼物,跟着刘建国和黄兰一起来到刘家。一进门,她就拉着华潇春的手,一个劲儿地赔不是,解释说她们确实是今天才从刘建国口中得知刘正茂受伤的消息,之前毫不知情,所以没能及时去探望,实在不好意思。

华潇春是明事理的人,深知“伸手不打笑脸人”的道理。看到黄兰小姨态度如此诚恳,她连忙表示理解,说:“没关系,没关系,你们工作都忙,能来我们就很高兴了!”然后热情地安排她们入席。

六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气氛热烈。按照事先的安排,各位处级干部们坐一桌,由刘正茂亲自作陪;喜欢喝酒的男宾们凑一桌;其他客人则随意就坐。袁俊的父亲袁浔江通过和赵明慧聊天才知道,今天来的客人里,竟然有这么多来自大型厂矿、学校的处级干部,不禁对刘正茂的交游之广、人缘之好感到惊讶。

席面相当丰盛:四个凉菜,十个热菜,每桌还配了两瓶当时颇有名气的董酒。最有特色的是,每桌还放了一个大大的搪瓷面盆,里面装满了热气腾腾的牛奶。那个年代还没有现在五花八门的饮料,华潇春看到家里堆了不少别人送来给刘正茂补身体的奶粉,索性就冲调了一大桶,给每桌都上一盆,让不喝酒的客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可以自己舀着喝,既营养又解渴。

酒过三巡,气氛更加活跃。吴泽林端着酒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刘正茂说:“小刘啊,你这辆轿车可比我们单位那辆老掉牙的212吉普高级多了!下次我们厂领导要出去办什么重要的事,能不能借你的车用用,也好充充门面啊?”

刘正茂也笑着回应,话里带着几分实在:“吴处长,借车没问题!不过咱们丑话说前头,您用完还回来的时候,可得记得把油箱给我加满油啊!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搞不到油票!”这话半真半假,既答应了请求,也点出了自己的难处。

一旁的陈芳马上接话:“那是自然!借了你的车,哪有不加油就还回来的道理?那也太不像话了!”

沈安如也凑趣道:“那我们学校以后要是有急事用车,是不是也能找你借啊?”

刘正茂见大家都感兴趣,便趁机把规矩说清楚,避免日后麻烦:“各位领导,借车都可以商量。但话得说在前面,车只有一辆,万一遇到好几位领导同时要借,我可就为难了。咱们按先来后到的原则,谁先跟我打招呼,我就先借给谁,这样最公平,也免得我得罪人。”他深知人情往来中的分寸,提前把话挑明,是最好的办法。

吴泽林率先表示赞同:“没问题!这个规矩合理,我赞成!”

“来,来,各位领导,感谢大家今天赏光,更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刘正茂的关照!我敬大家一杯!”刘正茂端起酒杯,豪爽地提议。

陈芳见状,连忙拦住他:“小刘,你头上还有伤呢,医生肯定嘱咐不能喝酒。你意思一下就行了,这杯酒我们替你干了!”她这是真心为刘正茂的身体着想。

刘正茂本来也不想多喝,正好借这个机会,只是小抿了一口,表示了一下敬意,嘴里连连道谢:“谢谢陈处长,谢谢各位领导体谅!”

真正能喝、敢喝的,是肖长民、牛炼钢他们那一桌。一顿午饭下来,他们那桌竟然干掉了四瓶董酒,个个喝得满面红光,兴致高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