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花开春来早是什么歌名 > 第549章 开垦自留地(第1页)

第549章 开垦自留地(第1页)

刘正茂明白,这个时间点是为海外那位“客人”抵达预留的窗口期。他略一思忖,便肯定地答复:“好!如果这边没有特别意外的情况,我就争取在那个时间赶到你们大队,正好跟着你们的船出海见识见识!”

“一言为定!长途电话费好贵的,就不多讲啦!下个月见面再详谈!”陈光普办事干脆,确认了关键信息后,便迅速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刘正茂的心情有些复杂。与海外亲属的秘密会面,在这个年代是充满风险的事情,但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也为了给家庭未来多留一条可能的出路,这步险棋值得一试。

中午回家简单吃了午饭,下午回到办公室,暂时没有太多紧急事务需要处理。刘正茂想起新房子打井需要配套手动压水机的事,便给在省城工作的姐姐刘阳云打了个电话。

电话接通,刘正茂闲扯道:“姐,店里忙不忙啊?”

刘阳云正在百货商店顶替休班的同事守柜台,没空跟他闲聊,直接打断他:“少说没用的,有事说事!我这儿正忙着呢!”

“好吧好吧,”刘正茂收起玩笑,正色道,“我新房子那边准备打口井,需要配套一个手压式的抽水机。你帮我问问战东哥,看他会不会做那种利用杠杆原理压水的机器?材料费、工本费都由我出。”

刘阳云干脆利落地回答:“行,我知道了。不过战东可能没做过这东西。没关系,我请我们单位的毛处长帮忙,去找厂里的老师傅做一个,应该问题不大。还有别的事吗?”

“没了,姐你先忙吧。”刘正茂话还没说完,就听到电话那头传来“啪”的一声,刘阳云已经干脆地挂断了电话。刘正茂对着传来忙音的话筒无奈地笑了笑,自己这个姐姐,作风一向如此雷厉风行。

下午值班时间还长,总不能一直打电话闲聊。刘正茂坐回办公桌前,拿出笔记本和钢笔,开始静下心来,进一步完善脑海中关于樟木大队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规划细节,将一些初步设想落实到具体的文字方案上。

与此同时,在序伢子的怂恿下,肖长民、牛炼钢、刘建国三人下午并没有继续开荒,而是跟着他去了三公庙附近的山上。序伢子对肖长民吹嘘,说那片山林里经常有野兔和野鸡出没,正好可以让他施展弹弓绝技。

牛炼钢是城里长大的孩子,没下过乡;刘建国虽然今年春节后下放到了杏花大队,但一直是开货车,很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农村山林野趣。一听能上山打猎,两个人都觉得新鲜刺激,兴致勃勃地同意了。

论起玩弹弓的技巧,肖长民确实是一把好手,准头极佳。在山上转悠了一个多小时后,他果然战果累累:用弹弓打到了一只肥硕的野鸡和一只灰毛野兔,甚至还顺手用石头砸死了两条在草丛里晒太阳的菜花蛇。

序伢子和刘建国也没闲着,他们在山林里采到了不少新鲜的野生蘑菇,还发现并掰了一小捆鲜嫩的鸡婆笋(一种味道鲜美的竹笋)。

下午五点多钟,远处传来了拖拉机和卡车的轰鸣声。外出春游的四辆汽车安全返回了大队。学生们率先从车斗里跳下来,一个个虽然脸上带着疲惫,但都兴奋地叽叽喳喳,互相讲述着一天的见闻,显然玩得非常开心。看到所有人都平安归来,而且情绪高涨,刘正茂悬着的一颗心总算彻底放了下来。

晚饭时,老王看到肖长民他们带回来的两条菜花蛇,一时技痒,亲自下厨,做了一道拿手的“口味蛇”。他年轻时在山上打游击,经常风餐露宿,逮到什么吃什么,蛇鼠之类都处理过,只是那时候条件艰苦,缺少调料。如今配料齐全,老王露了一手,烧出来的蛇肉香气四溢,令人垂涎。

又过了两天,许二娃和王再进也从老家返回了樟木大队。和他们一同到来的,还有刘正茂的父亲刘圭仁、舅舅华孝义以及金诚。

许丙其开着黄河卡车,拉来了满满一车物资。这些都是华潇春和刘正茂母子俩之前仔细规划、列出清单,由刘圭仁带着华孝义和金诚在省城精心采购齐全的。其中包括新房装修收尾需要的建材、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及华潇春计划搞家庭养殖所需的一些工具和材料。家里的建设与生活,正在一步步地步入正轨。

许丙其开着的车,晃晃悠悠地停在了新房旁边临时搭建的工棚门口。车斗里装得满满当当,都是从省城采购回来的各种物资。大家七手八脚,合力将车上的东西卸下来,分门别类地搬进工棚里堆放整齐。

卸完货,大家都累出了一身汗。刘圭仁顾不上休息,带着金诚,两人一起走进新房,楼上楼下仔细查看,盘算着下一步的装修和布置还需要添置些什么东西。

许二娃、王再进、华孝义、许丙其和序伢子几个人,则累得一屁股坐在一楼堂屋那还裸露着砖缝、没来得及粉刷的墙根下,一边用草帽扇着风,一边喝着华潇春给大家晾好的大碗凉茶。

王再进喝了一大口茶,抹了抹嘴,问华潇春:“华婶,南塘大队那边说好来帮忙的泥木工师傅,具体定在哪天过来了吗?”

华潇春提着大茶壶,给大家碗里续上水,回答道:“听正茂说,南塘大队那边春耕刚扫尾,还得忙活几天。估计要等过了五一劳动节才能抽得出人手过来。”

王再进点点头,盘算着说:“那行,既然还有几天空闲,我和孝义就先动起来。我负责打家具,孝义给我打下手,咱们先把楼上两个房间的床和柜子做出来。不然等泥瓦匠师傅们一来,屋里叮叮当当的,木工活就不好开展了。”

华潇春听了,非常赞同:“这个安排好!你们先把木工活干了是正理。尤其是床,得抓紧做。正茂已经跟大队说好了,要接一位孤寡老人来家里住。等你们把床做好,房间收拾利索了,我们就去把老人接过来安顿。”

“接孤寡老人来家里住?”许二娃听到这话,有些惊讶地抬起头,“按政策,这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不是应该由大队作为‘五保户’集体供养吗?怎么让正茂个人接回家来养着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家家户户日子都紧巴巴的年代,主动承担起赡养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的责任,在很多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负担。

华潇春脸上流露出一种朴素的善意和淡淡的骄傲,解释道:“是正茂自己主动提出来的。他说那位老人年纪大了,一个人住在老屋里,没人照顾,看着怪可怜的。反正咱家新房子盖起来了,房间也多,不差多一双筷子。正茂这孩子心善,觉得有能力就帮一把。我寻思着,这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就同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