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没事,就装礼盒吧。”刘正茂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事情做。
刘正茂负责称秤,鹿青和刘子光则负责装篓贴标签,几个人配合着,只装了几篓,便渐渐熟练起来。
在操作过程中,刘正茂发现竹篓内空间较大,八两蛤蜊干放在篓子里显得有些少。(他一边称重,一边思索着解决方案,眉头微皱,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似乎想到了办法
)最终决定增加一个内包装,就是用草纸包上称好的蛤蜊干和牡蛎干,再放入竹篓里。
袁俊邀人的效率颇高,在南站宿舍区转了一圈,便带了七个人来到仓库。
刘正茂详细地给新来的人讲解了装篓要求,又亲自装了几篓做示范。
等大家表示学会后,便让两人一组开始现场操作。这项工作并不复杂,只要细心,大家都能做好。
上午十一点,许丙其从南塘回来了,将昨晚剩下的五千个竹篓都拉了过来。
赵明慧一声令下,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卸货。只见大家分工明确,有的抬,有的搬,场面热火朝天。仅仅二十分钟,便将货物卸完。刘正茂一直在仓库等着许丙其,如今他回来了,仓库里的工作也都安排妥当,便准备离开。
看到刘正茂要走,赵明慧赶忙追出仓库,喊道:“正茂,等一下。”
“慧姐,有什么事?”
“我是这么想的,如果只给他们两块钱一天,他们干活可能会磨洋工。要是每装一篓给两分钱,他们肯定会加班加点地使劲干。”因为刘正茂要求28号前必须将所有海鲜干都打包好,赵明慧为了提高临时工的工作积极性,想出了计件的方式。
“行!只要重量不出错,标签贴整齐,工资就按你说的办。另外,腌海鱼不要装篓,让我姐姐那边卖散的。”刘正茂觉得赵明慧对工作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应该多鼓励这种开放性思维,所以很痛快地同意了她的提议。
中午,阳光透过窗户,暖暖地洒在刘正茂家的餐桌上。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海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刘子光如愿以偿地大快朵颐。刘子光双眼放光,迫不及待地伸出筷子,夹起一只肥美的虾,放入口中,脸上满是满足的神情
。
用餐之际,刘正茂一脸严肃,眼神专注地给刘子光和鹿青传授着商业上的注意事项。他微微前倾身体,一只手轻轻敲着桌面,仿佛在强调重点
。刘子光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认真听着,时不时还提出几个问题。鹿青则静静地坐在一旁,眉头微皱,神情专注,默默思考着刘正茂所说的每一句话。
尽管刘正茂再三劝阻,刘子光却执拗地坚持要喝浏阳河大曲。只见他拿起酒瓶,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仰头一饮而尽,脸上带着几分豪爽。半瓶酒下肚,刘子光面色微红,却依旧目光炯炯,没有丝毫醉意
,他放下酒杯,看向刘正茂,急切地问道:“茂哥,我们从哪里开始搞货?”
为了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刘正茂早已深思熟虑。省城繁华热闹,车水马龙,比起偏远的县城,各方面都更为发达。虽然各单位主要领导想搞到紧俏品并非易事,但也绝非毫无办法。刘正茂微微皱眉,目光望向窗外,似乎在思索着最佳方案
,刘子光和鹿青初出茅庐,如果一开始就在几个单位连续碰壁,极有可能打击他们的信心。所以,从有点关系的单位入手,争取开门红,才是上策。
“光哥,从北边开始吧。你先去省日化厂,找褚阳厂长。他和我交情不错,一定会给我面子的。至于能搞到多少货,就看你磨人的本事了,搞个几百箱肥皂应该没问题。”刘正茂有条不紊地说道。
他顿了顿,继续讲道:“日化总厂附近,还有搪瓷厂、冷作厂、造漆厂、灯泡厂等等。不管厂子大小,都去碰碰运气。能合作固然好,谈不拢也别气馁,接着去下一家。”刘正茂的语气沉稳而坚定,仿佛给刘子光和鹿青吃了一颗定心丸。
“如果搞到很多东西回来,我有什么好处没?”刘子光虽然喝了不少酒,但脑子依旧清醒,精明地问道。他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
。
“只要你能保证江麓商店长期稳定供货,我就跟我姐姐讲,招你进江麓厂商店做临时工,负责进货。怎么样,这个条件不错吧?”刘正茂笑着说,脸上带着一丝期许。
“不能做正式工?”刘子光顿时来了兴趣,身子微微前倾,眼中满是渴望。
“我姐姐权力有限,你先做临时工,以后肯定有转正的机会。”刘正茂耐心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