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鹿青和刘子光帮忙把这些东西都拿开后,牛二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再不帮忙,砝码挂在我脖子上太重了,我头都转不了。”
“五副砝码可有几十斤呢,你可真猛,怎么不分两次拉回来?”刘正茂说道。
“看着也没多少东西,就想偷个懒。”牛二笑着说,脸上还略带一丝得意。
赵明慧问道:“你在哪里找到卖秤的店?”
“市内只有三贵街上有这种店子,我就在那儿买的。”牛二平日里在家没事,每天都在市内四处奔波打零工,对市内的情况比赵明慧熟悉得多。
刘正茂事情繁多,他先打开天平秤的包装,找出两个一斤的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秤的两个托盘上,仔细地将秤调校准确。
这时,袁俊站在仓库门口,探头探脑地往里面张望。
“袁同学,进来啊。”刘正茂朝着仓库门口喊道。
平日里,赵明慧也常叫袁俊来装卸货物,可今天仓库里人多,袁俊不禁有些胆怯,迟疑了一下。
“大家都先停一下手里的活,过来。”刘正茂又对正在印刷标签的刘德秀和赵明慧的妈妈说道。
等所有人都聚拢过来后,刘正茂自己又去拿了几个竹篓和几张印好的标签纸,放在天平秤旁边,然后对鹿青说:“青哥,扛一包牡蛎干过来。”
鹿青和刘子光默契配合,抬了一包牡蛎干放在刘正茂身边。
刘正茂用几个小砝码凑成八两的重量,放在天平秤左边托盘,接着用手从装牡蛎干的草包里抓出一把牡蛎干,轻轻放在右边托盘里,眼睛紧紧盯着天平,直到两边平衡。
随后,他把称好的牡蛎干小心翼翼地放进空竹篓里,盖上竹篓盖,拿起毛刷,在竹篓的一面均匀地涂上浆糊,再将一张印刷好的标签纸平整地贴在浆糊上。
“慧姐,刘姨,袁同学,你们都看到了吧,就像这样做。”亲自分装了一份牡蛎干后,刘正茂向大家讲解道。
赵明慧回应道:“事情看着不难,可货挺多的,就咱们现在这几个人,怕是得花好长时间才能装完。”
“今天是小年,农历二十八晚上之前,必须要分装完。人手不够的话,可以多请几个。五台秤,每台秤两个人一组,一个负责称重装篓,一个负责糊标签。不过糊标签的时候,可别像我这样马虎,要弄得好看点。”刘正茂一边自嘲,一边提出要求。
听到刘正茂的自嘲,众人配合着大笑起来。
“我知道,你这安排的时间太紧了,我得马上找人去。”赵明慧性子急,立刻带着埋怨的情绪说道。
“我可以帮忙喊人。”袁俊低声说了一句。
“行啊,袁同学,你帮忙叫几个人来,但一定要靠谱的,那些不靠谱的就算了。最好上午就能到位,今天算一天工资。”刘正茂立刻答应了袁俊。
能帮人找到临时工作,袁俊觉得挺有面子,立马转身向外跑去。
老曾问道:“正茂,这几天我也做这个吗?”
“曾叔,你还是继续装配自行车吧。春节前自行车需求量大,你的任务也不轻呢。”刘正茂说道。
分装海货是按天计发工资,装配自行车是计件,老曾自然更愿意装配自行车。
赵明慧说道:“正茂,我没想到你要得这么急,到现在才印了不到四千张标签。”
“慧姐,让婶子和刘姨继续印标签。对了,找点其他颜色的纸,印一千张出来,墨鱼干就不贴白色标签了,这样方便辨认。”刘正茂突然想起什么,连忙安排下去。
“二哥,你再去买几刀红纸,质量要好点的,再买把裁纸刀,多买点浆糊,急用。”赵明慧吩咐牛二出去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