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来到此时,方星河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阳朔开喷的压力。
难防系跟着拱火自然不用提,横跨娱乐圈的好些编剧演员文化人也在捧臭脚,甚至使得吹捧方星河的声音都弱了一截。
京圈嘛,从来没有容忍过任何非大院子弟,倒是碰到港圈时总能相安无事,懂他们的人绝不会为此时的抱团而惊奇。
方星河不懂,他只是反手就抽了过去。
Z世代懂什么京圈?
Z世代只是极度厌恶那群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高等人。
第二天早上,北青刊登回应全文。
“阳朔早些年是相对正常的,调侃一切,不软不硬,有了些社会地位之后则变得粗俗,爱指着别人鼻子骂娘,其实这些都有迹可循。
早些年爱调侃,是因为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面对那些侵犯侮辱嘲笑,他从来没有打回去过,不是不想,而是没有这个能力,那怎么办?只好用语言不软不硬的顶一下,意思是我没怂,如此既能化解对方的侮辱,又能保住自身的尊严。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然而当他有了点地位,成为京圈里的硕爷,文字和语言也就越来越直白尖刻了。
内心的真实想法再浅白不过:我现在牛逼得很,我是你的精神野爹,我就骂你了,怎么着吧?
剖析他的风格变化,进而解开这个人,不过是一个屠龙者终成恶龙的故事而已,不值一提。
我甚至现在就可以断言,他再也不会有什么好作品了。
我们以1997年他去米国为分水岭,去米国之前如同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那时他就已经被打断骨头了。
在米国待了半年,精神上得到了极大慰藉,开始自己骗自己——在米国活着才是真正的活着。他的原话,我没有乱讲吧?
那么,为什么?
因为在美国没人care他,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压力。
可他到底还是回来了,因为不甘寂寞,过不了那种没人拿他当爷的所谓自由生活。
可惜,现在是新生代的世界了,一个已经在精神上被打断脊梁,靠着在米国反思自己的华夏身份强行续上半条命的京圈前“文豪”,凭什么还能重新获得尊重?
就凭他开始鼓吹米国新爹的那股子中年式油腻和阉割式谄媚吗?
扁鹊来了都得拱起手:治不了,等死吧,告辞。
醒醒,眼看着千禧年都要到了,大清早亡了!
80后尚未到接班的时候,但80后显然爱我胜于爱他。
当时代从一个人身上碾过时,从来不会开口打一个招呼,就只是漫不经心的碾过去。
为什么当时的我们往往并不能察觉?
因为人在天上飞,魂在地上追,高高在上飘在半空中的人,其思想早已脱离群众,不再接得上地气。
只有用昔日辉煌撑出来的油光面子,而无精气神填满里子,凭什么追?
追不上的,所有此类被击碎了家国意识和民族自尊的文人,统统都被青史以最不屑的态度记了一笔——此人甚软,后世子孙当引以为戒。
阳朔啊,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这几乎是方星河第一次指名道姓的骂一个人,程大益等人不能算,那是顺手挂上去曝尸。
而狂人方的第一次出手,就捅破了文化圈的半边天。
狠,太狠了,句句属实,却又提炼出了一种将传播力拉满的攻击性美丽。
以笔为箭,从根子上否定一个文人,历史上做到过这件事的只有极少数喷圣,而现在,喷子界再添一尊新神。
********
姨夫来晚了但量大了,谢谢大家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