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颂脸色大变,半晌道:“他才十二岁,恐怕还不能承担如此重任。”
李孚摇摇头道:“老郭,你别把话说满了,这件事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你们八个人还是商议一下吧!现在曹操大军被拖在南方,极可能战败,这是你们唯一的机会,一旦曹操元气恢复,你们就不会再有任何机会。”
郭颂沉默不语,李孚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我知道你拼命收刮钱财是为什么?你们也有复兴大志,现在曹操攻打荆州,收刮河北的粮食物资,河北上下怨声载道,人心浮动,听说黄河那边的黎阳船工因渡船被强征而发生了暴乱,这真是你们最好的机会,扶助幼主,我也会参加。”
“你?”
郭颂有点不相信地看着他,“你不是投靠刘璟了吗?难道你又想背叛刘璟?”
李孚笑了起来,“我当初去江夏找刘璟,就是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怂恿他利用曹操征乌桓的机会北征中原,但他却支持曹操远征乌桓,不过我确实投靠了他,奉他为新主,这次我北上就是奉他的命令来帮助你们,我带来五千两黄金,老郭,我是代表刘璟来参加你们,江夏将全力支持袁氏复兴。”
郭颂这才明白李孚的意思,不过他也有点动心了,如果能得到江夏的全力支援,那袁氏复兴就有了一线希望,他点了点头,“这样吧!你过几天跟我去一个地方。”
李孚知道他们要内部商议,便笑道:“我没问题,但别忘了替我找最好的名妓来。”
。。。。。。。。邺都留守依然是由曹丕出任,在经历上一次的张绣事件后,他被父亲狠狠责骂,并扬言,如果他胆敢再犯类似错误,就不会再考虑立他为世子。
正是担忧自己的地位不保,这半年来,曹丕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懈怠,他也知道这次父亲举全国之力南征荆州,河北影响尤其巨大,民怨载道,河北民众皆思袁本初,黎阳船工甚至还爆发了造反。
曹丕亲自率军平息了黎阳船工叛乱,同时又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巡视安抚河北各郡,今天他刚刚巡视黎阳归来,便匆匆赶回了留守府衙。
曹丕手握河北军政大权,不仅掌握两万军队,同时还负责河北政务,河北各郡的碟文都要先汇总到他这里,他审批后再转给许昌丞相府,一些紧急事务,曹操准许他自行处置,这使得他的政务极其繁重。
曹丕前脚刚进官房,辅佐大臣华歆后脚便捧着厚厚一叠文书跟了进来,华歆官拜尚书,在被架空的朝廷中并无实权,但曹操却命他在邺都辅佐曹丕,使华歆在无形中拥有了河北政务大权。
“长公子辛苦了!”华歆上前施一礼笑道。
曹丕坐下喝了一口茶,便问道:“有什么重要事情吗?”
华歆取出一份碟文道:“这是河间郡的紧急报告,河间郡北部爆发蝗灾,夏粮损失惨重,李太守恳求放粮赈灾。”
曹丕眉头一皱,又问道:“有多少县受灾?”
“主要是高阳、易县和莫县这三县损失最为惨重。”
“我知道了,还有什么急事?”
华歆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之色,他抽出一封信,递给曹丕,“这是司马懿写来的家信,长公子要看一看吗?”
第362章 兴袁八俊
曹丕在第一时间便得到了安陆郡兵败的消息,包括赵俨投降江夏和司马懿被俘,他得到军报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兵包围了赵俨和司马懿的家,这是他吸取了上次贾诩的教训,不准江夏军再将这两家的家眷转走。
不过曹丕也不敢擅自处置他们,只是将他们软禁起来,等待父亲回来后发落,听说有了司马懿的家信,他立刻接过来,看了一遍,信中主要是给家人报平安。
但信中的最后却写道:“蒙贾世叔关照,吾起居尚好,行动自由,昨日随贾世叔游江夏书院,深感儒学之盛,昔日孔北海常言,儒兴在荆州,今日所见,果不其然也!’曹丕重重哼了一声,“他想为孔融翻案吗?”
华歆深妒司马懿之才,又添油加醋道:“孔融死后,太学士子大多回乡,实为司马懿的放纵,世人皆知司马防和孔融交好,孔融被诛后,司马家族却不发一言,支持乎?不满乎?由此信便可看出司马家族的态度了。”
曹丕点点头,“此事暂且不提,等父王回来处置,听说司马懿之妻要生产,生了吗?”
“已经生了一个男婴,但母子身体都很虚弱,要不要让她携子回家调养?”
“不行!”
曹丕断然拒绝,“必须要严密监视,她需要什么都可以给,就不准回府,要坚决防止江夏再派人把他们救走,另外,司马懿的父亲那边也要派人监视,总之,我不希望贾诩事件再次发生。”
“卑职明白了,一定照办!”
华歆要退出去,曹丕又吩咐道:“回复李太守,可以给灾区放粮,要严禁灾民闹事!”
。。。。。。。。在邺都以南约六十里外,便是安阳县,从邺都到安阳县,这一带也是整个河北农业发达之地,到处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小麦已经成熟,厚实的麦穗压弯的麦秆,风吹麦lang起伏,一眼望去,俨如金黄色的海洋。
农业发达之地,必然也是人口集中的郡县,在安阳县到邺都之间,大大小小的乡里星罗棋布,在安阳县西北和邺都交接之处,有一座不算很高的山,叫做祁山,洹水从山麓北面流过,依山傍水,使这一带风景格外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