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大喜,“那我再助兴霸一臂之力!”
。。。。。。。。。
三天后,探子传来消息,五十里外的大江上发现了江东军主力,有近两千艘战船,正浩浩荡荡向柴桑杀来,警报声响彻全城,一队队士兵冲上城头,投石机和石砲旁站满了助战的青壮民夫。
尽管此时还有部分民众和物资没有转移到柴桑,但柴桑城已完成了战备,城头上布满了投石机和石砲,七千精锐和两万余民夫投入到城池防御之中。
刘璟站在城头,眯眼望着柴桑码头,码头上,几十名士兵正将一桶桶火油倾倒入水中,四周有一圈浮绳,以保证火油不稀释扩散到江中。
他们倾倒的石油虽然尚未经提纯,但经过沉淀,很多杂质都已去除,不再像最初那样粘稠,也更易燃烧。
刘璟目光又望向远方,这一战他虽然只有五成的把握取胜,但他却有十成的决心和信心。
。。。。。。。。。
大江之上,两千艘战船顺流而下,船帆遮天蔽日,这是江东军主力,共五万余人,挟带着击溃蔡瑁援军和杀死黄祖的余威,浩浩荡荡杀向柴桑。
江夏的局势已经很明朗,只要再击溃刘璟之军,那么江夏就将正式并入江东版图,不仅是江夏,还有南面的长沙郡,也同样势在必得。
中间一艘巨大的楼船上,镶有金边的吴侯大旗在江风中飘扬,孙权负手站在船头,久久注视着波澜壮阔的江面,但他脸色却十分凝重,对这次二功柴桑,他已经没有了上次的轻松感觉,他有一种预感,这一次将是血战。
沉思良久,孙权回头问道:“子明可在?”
吕蒙从人群中走出,上前单膝跪下,“末将在!”
吕蒙被刘璟释放后,直接来到了武昌,一直在武昌疗伤,他心中愧疚,不敢去见孙权,直到昨天他才上船,孙权看了一眼他受伤的臂膀,温和地问道:“伤势怎么样了?”
吕蒙叹口气道:“军医说骨裂了,至少要两个月才能痊愈。”
孙权点点头,“那就好好调养,不要有任何想法,等你伤愈后,我会一如往昔地重用你。”
吕蒙心中感动,“多谢吴侯!”
孙权笑了笑,又凝神问道:“我想问问你,你觉得刘璟是怎样的人?”
。。。。。。。。。。。
第2卷第184章迎头重击
求票!
吕蒙想了想道:“回禀吴侯,卑职也想过这个问题,刘璟给卑职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亲自带兵潜入柴桑,以身涉险,说明此人极好冒险,善行险棋,而且他攻打北城,却在南城外设伏,此人考虑周全,颇有谋略。”
停一下,他又坦率地说道:“但他又放了卑职,他的动机让卑职百思不得其解。”
孙权点了点头,他赞同吕蒙的观点,至于刘璟放了吕蒙,他明白这是刘璟做给自己看,说明他并没有把与江东和解的大门关上。
孙权对刘璟的这种胸襟颇为佩服,战争归战争,却不会因为战争结仇,一旦时局需要,他们依旧有结盟的可能。
既然刘璟有如此胸襟,他孙权也要领这个人情,这场战役,无论如何不能杀死刘璟,必须生俘他,或者放他一条生路。
这时,孙权又看了一眼陆逊,见他欲言又止,便笑道:“伯言可有什么想法?”
吕蒙的脸当即沉了下来,轻微地哼了一声,那晚陆逊虽然拼死突围,没有被孙权责罚,但吕蒙心里清楚,当时自己负伤在身,还率军迎战赵云,给后面的弟兄们争一线生机。
但陆逊身为裨将,他也应该和自己一样迎战敌军,但陆逊却杀开一条血路,自己先逃掉了,使得后面的士兵一个都没有走脱。
虽然陆逊并没有违反军规,也没有受到处罚,但吕蒙却极为鄙视他的人品,不愿和他再说一句话。
陆逊上前单膝跪下道:“卑职有一事要禀报吴侯。”
“你说吧!”
“卑职发现刘璟似乎有一支特殊的军队,人数大约三百人左右,不畏箭矢,十分精锐。”
孙权顿时有了兴趣,连忙问道:“你认为是什么军队?”
“卑职事后细细考虑,这应该是一支重甲步兵,他们身上披有精钢重甲,所以才不畏箭矢。”
孙权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起来,他是一国之君,当然知道打造这么一支重甲步兵需要多大的代价,仅凭柴桑一县的财力根本无法办到,这只证明了一个事实,刘璟得到了陶家的全力支持。
“哼!”孙权重重哼了一声,等拿下柴桑后,再和陶家一笔一笔算帐。
这时,船队开始经过富水河口,周瑜指着停泊在河口的十几艘小船道:“吴侯看见没有,这就是富水河口,沿着河口向西南行二十余里,便可抵达下雉县,再继续行八十里,便是阳新县,臣接到情报,阳新县还有不少物资人口,还没有来得及撤回柴桑。”
这次周瑜没有劝说孙权攻打两县,但他的意思却很明显,就看孙权肯不肯再放过这两个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