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蕾莎不再研究数据区,而是集中注意力,在显微图像上划拉起来。
砾岩不敢打扰她,乖乖地在一边等着。
“好像有三种组织,一种是量子真菌根,这个应该是用于数据传输的。”
“第二种,是类脑器官,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从生物特征上看,好像是生物神经细胞和人工智能杂交出来的,估计是一种分布式决策系统。”
“至于第三种嘛,我有点拿不准,要不你看看?”
泰蕾莎让出了位置。
砾岩心里有点打鼓,但还是凑了上去。
看了一会儿,忽然咦了一声。
“怎么了?”泰蕾莎在一旁问道。
“我是不是眼花了?我好像看到了量子纠缠现象,这是电子-核自旋纠缠吧?”
“我看看呢。”
泰蕾莎急不可耐地把头盔贴了过来。
看了几秒钟,泰蕾莎便嚷了起来:“还真是,居然能在常温下观测到,这太不可思议了。”
砾岩不说话了,思考片刻后才斟酌道:“这,难道是生物量子计算机?”
泰蕾莎抬起头,赞同道:“很有可能,某些生物分子,比如光合作用中的色素分子,本来在低温或特定环境下可能表现出量子相干性,电子或能量态可以处于叠加态,并且发生量子纠缠。”
“不过,这些都是理论实验阶段的,特莱拉克斯人已经把这个实用化了?”
砾岩:“事实就是如此,从目前观测的情况看,他们应该是利用dna分子的碱基对编码量子信息,通过dna的自组装特性构建的量子电路。你对基于dna分子的生物量子计算机了解多吗?”
泰蕾莎答道:“有一些了解,因为我们之前也做过相关研究,总的来说,这种方式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在室温下实现量子效应,而不需要提供传统量子计算机的绝对零度环境。”
“二是dna计算天然具备并行性,结合量子叠加可能实现指数级加速,比常规量子计算机的速度快太多了。”
“三是生物量子计算机具备自修复和自适应性,生物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演化能力可以提升量子比特的稳定性。”
砾岩听得一愣一愣的,没想到这看似丑陋的外壳,居然还藏着这么先进的生物量子计算系统。
强烈的好奇心,让砾岩有些迫不及待地道:“我们接着看下面两层?”
“好!”
重复了一遍采样和观测,砾岩不说话了,很安静地等着泰蕾莎下结论。
“嗯,这一层,好像是某种生态系统,用于供给资源的。”泰蕾莎终于抬起了头。
“类似我们飞船上的生态循环和生命维持系统?”砾岩问道。
“差不多,不过比我们的要复杂多了,你看,这里的藻类-细菌共生池里,光是藻类就有数千种,绝大部分我都没见过,也不知道特莱拉克斯人是从哪里找的,我猜大概率是通过基因培育人造出来的新物种。”
“这个共生池的主要作用,应该是靠这些藻类,将co?高效转化为为氧气和蛋白质。”
“包括这些花样繁多的真菌,可以把有机代谢物转化为肥料,供应共生池里的各种生物使用。”
“这套东西,我估计至少能让这艘生物战舰,不需要外部给养的情况下,航行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