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某房间。
陈腾坐在房间中,与房间里的老人规划着未来的发展。
“我希望在明年甚至是今年的年底,开启更加广袤的星际探索计划,先从太阳系开始,看看太阳系上的行星中,有没有我们需要的自然资源。
“各大高校可以更广泛地开启航天专业的招生,增加我们未来星际探索的计划。
“也可以鼓励创业者和现在的各大公司,朝着星际探索的方向去研究……”
陈腾与老人聊的内容,都是关于星际探索的内容。
与登月一样,这是一项很大很大的工程。
光靠腾达的一己之力,并非不能推动。
但是跑过步的人都知道。
逆风而行与无风而行,都比不上顺风而行更省力。
陈腾希望有一股顺风,推动着腾达前进。
“星际探索。”老人并不反对星际探索,“但是不是太急了?我们才刚刚登上月球没多久。”
“其实并不急,您应该清楚我们现在可控核聚变的主要能源,就是氦3吧?”
“知道,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但是还太少。”
“还太少?”
老人有些吃惊。
他用“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月球上的氦3储备,压根没想过陈腾会用“还太少”来形容月球上的氦3。
“如果我们从现在只在蓝星上发展,这资源确确实能够我们用几百年甚至更久。可要是想在宇宙中航行,让蓝星变成一个星际文明,那这点资源可能十几年就用光了。”陈腾故意说的夸张一些。
“所以你说还太少?”
“是的,正好木星上有很多氦3。”
“木星上的确有很多的氦3,但它是气态行星,想要开采其中的氦3,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是的,很难。我们甚至不确定我们要掌握什么技术之后,才能成功地开采氦3,而且木星与我们蓝星的距离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记得是6亿公里?”
“是的,6亿公里。相较于蓝月之间40万公里的距离,蓝木距离是蓝月的整整1500倍。按照我们当前的技术水平,蓝月之前一趟我们要走3天,蓝木我们要走3000天,也就是8年,往返16年。”
陈腾抛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个数字,足以打消无数人星际航行的念头。
8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高年级的小学生经历初中、高中,体验大学生活。
16年的时间,更是能让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变成一个深谙世事的老油条。
老人倒是没被这个数字吓到,而是冷静地分析:“如果探测一次,开采一次,就是32年的时间。”
陈腾回道:“是的,毕竟距离太过遥远。探测之后不可能直接把探测得到的信息送回蓝星或者月球。”
“这么看来,你提前做准备也有道理。但你应该不会真的让人在宇宙飞船上飘个十几年吧?”
“当然不会。”陈腾笑着说道,“事实上,蓝月之间的火箭发动机受限于能源和燃料,无法把速度提得太快,我们的核动力飞船,可以将速度提升至少10倍。”
10倍!
老人简单地计算了一下。
如果速度提升到10倍,那么来回木星一趟也就1。6年。
依旧是很长的时间,可却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就像是曾经在大海上的冒险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