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答案不用想就知道。
既然如此,他们当然聪明地选择了亲近腾达。
不过亲近和示好也是需要契机的。
不能没事就在网络上发表支持腾达的言论,这样做是有一点效果,但是效果不明显。
太生硬了。
而且人家都不一定能注意到这些言论!
现在的蓝星科学技术奖,却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契机。
正好蓝星科学技术奖在公众心中的含金量和权威性还没有到顶。
他们现在站出来支持蓝星科学技术奖,也能帮助蓝星科学技术奖提升一定的权威性。
并且他们的夸赞也并非违心。
他们发现蓝星科学技术奖相对于诺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
那就是会公开被提名者的名字和研究成果。
这对于成果不够顶尖的科学家来说,这可是一个大大的好处。
有了提名,他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要到更多的经费。
“你看,这可是腾达那些顶尖科学家认可的项目。”
他们完全可以给上面的人这样说。
在普通人眼中,没得奖的连奖金都没有,只是一个小小的荣誉罢了。
但是在他们眼中,提名也是有钱拿的。
得奖者吃肉,提名者喝汤。
汤虽然少,却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那么如何让提名的含金量上升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只要奖项的含金量上升,该奖项提名的含金量也会跟着上升。
这就是为什么这一次的蓝星科学技术奖,又冒出来了一大堆科学家为奖项站台。
陈腾也注意到了这些现象。
他能察觉到今年的蓝星科学技术奖风评明显要比去年更高。
无论在业内还是业外,含金量都更高了。
这个奖项正在与腾达的其他成就一起,渐渐地改变其他人对华国的认知。
“既然科技层面的输出已经走在路上了,文化层面的输出也不能落下啊……”
陈腾对于现在腾达科技层面的输出还是很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