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还没有接受记者采访,陈腾笑着走向冯尚。
“虽然已经穿过很多次了,但还是感觉很不习惯,我们的航天员真的是太厉害了。”
冯尚忍不住感慨。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共情能力再强的人,在亲身体验到对方的经历之前也无法共情。
冯尚想过航天员很辛苦。
但是只有当他真正穿上航天服之后,他才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航天员的辛苦。
并且他知道。
相较于真正的航天员来说,他还是很轻松的。
“冯教授也不必妄自菲薄,这几年你们做出的贡献也很大。”
在月球基地蓬勃建设的这几年,可控核聚变在装置上也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装置上,确认采用了托卡马克装置。
支撑超导磁体的材料,被研发了出来。
约束等离子体的方案,冯尚团队提了出来。
中子破坏产生的影响,同样降低到了最低。
这些问题,都是当初冯尚对着航天航空领域、可控核聚变领域大牛阐述自己想法时,冯尚老师杨龙山提出来的问题。
当初的杨龙山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十分漫长的时间。
哪怕月球基地真的建成了,这些问题都未必能解决。
但是在腾达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这些问题真的都被解决了。
前段时间在蓝星上,冯尚团队用蓝星上的氦3点火成功。
现在,就剩在月球上的成功了。
如果在月球上能够成功,那么就可以在月球上发展一些对能源要求较高的产业。
比如说人工智能和芯片。
人工智能的算力问题回归本质还是能源问题。
电更多,能参与到计算的芯片就更多。
能参与到计算的芯片越多,人工智能呈现出来的“智力”就越高。
再比如说是材料行业。
很多材料,都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才能诞生。
那么高温高压的环境怎么来呢?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只能通过其他能源转化而来。
且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都需要大量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