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钰竖耳听着,徐泾辄身去取鹤氅,但见沈二爷放下手中筷箸,似乎要走的样子,忙把手中汤递给他。
沈二爷微怔,看着那碗汤不接,再眼神濯濯移她的脸上,猜不透再想什么。
舜钰暗道怎和杨衍一个德性?索性把碗放嘴边抿了口,又递给他,语气带些嗔怪:&ldo;瞧,吹凉了!作何不信我?&rdo;
她知道自己此时憨媚的样子……有多招人疼么!
沈泽棠的笑容愈发深了,伸手接过瓷碗,无意碰触到她的指尖,心底陡起几许温情。
不告诉她了,其实他是觉得这汤煨得金黄鲜浓,看她面色有些苍白,推给她吃了补身子的。
舜钰看他拈勺舀汤喝,犹豫会儿,终开口说:&ldo;大人还是忘记那题诗罢,爱欲于人犹如执炬,大人若要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rdo;
沈泽棠淡淡不语,端香茶漱了口,接过徐泾手中鹤氅,披上肩膀要走,走几步又顿住,让舜钰到跟前来。
看她娇小的只抵自己胸前,仰起的眉眼如水墨桃花,微俯身朝她笑:&ldo;即便我的手被火炙伤,你也会替我包扎不是?!&rdo;
&ldo;……&rdo;舜钰一时没缓过神,待回味过来,沈二爷已被簇拥着出得门去。
太自作多情了罢!
她扭头朝窗牖外望去,檐上红灯笼映得光影迷蒙,四人抬大轿后跟数名侍卫,一晃便再也捕捉不见了。
而忆香楼三层之上,杨衍与姜海靠如意菱花大窗而坐,因要看雪,命侍童拿叉杆撑起窗头半开,幸得炭火烧的猛烈,倒不觉冷寒,二人吃酒笑谈,半途间有唱曲携琴的伶人来助兴,这忆香楼如今是何等去处,那伶人亦是百技压身,亮得副好嗓子,再观彤云密布,赏那琼花飞舞,倒是别有一番惬意。
窗对面便是原要去的盛昌馆,杨衍不经意瞟过,见那处门内,有人从里头稳步走出,披着鹤氅,气势威严凛冽,侍卫随跟前打伞替他遮雪,一乘青檐黑帷暖轿抬至他跟前,又有侍卫打起轿帘伺候其入轿。
杨衍皱起眉宇,那人竟是沈尚书,心底颇吃惊,暗忖这盛昌馆到底是何去处,连沈尚书都不顾雪地难行而来。
于是就留了意,过半个时辰后,雪渐小了许多,有个人撑柄蓝色油伞,独自冷冷清清立在屋檐下,虽是无月深晚,却是银装玉砌,反看得分外清明,不是冯舜钰又是何人。
忽得店里熄了烛,又走出四五人,其中个闩上门栓,再落了铜锁,一行人这才齐朝巷口走去,那里停伫着辆马车。
杨衍醍醐灌顶,这盛昌馆定与冯舜钰脱不得干系。
他将盏里的屠苏酒一饮而尽,冯生午后才在自己面前,信誓旦旦撇清与沈尚书关系,他差点就信了……
结果晚间他二人就在此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