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割鹿记 笔趣阁 > 第九百六十一章 接八方风雨(第1页)

第九百六十一章 接八方风雨(第1页)

潼关,中军营帐内布置着一个占了营帐大半空间的沙盘,沙盘之中的潼关木模已经被摩挲得包浆发亮。

一侧的案几上摆着几碗黍米羹已经凝冻,数张摊开的地图被烛泪黏牢在桌面上。

凝立在沙盘前,身穿暗红色皮铠的将领乃是潼关防御使杜灵宝。

他手中捏着两面小旗,看着眼前的沙盘,正在沉思将之放在何处,就在此时,营帐外寒气骤然涌入,烛火摇曳,他转身一看,只见两名身姿挺拔的将领走了进来。

“高将军!王贤弟!”杜灵宝顿时大喜。

这两人他太熟悉了,一个叫做高良丘,一个叫做王思礼,这两人其中高良丘本身就是在潼关镇守多年的守将,后来被调去西北边军,而王思礼则是边军之中赫赫有名的捉生将,他和他手底下的一群人,都是专门暗中捕猎敌军的修行者和斥候的。

最为关键的是,当年和吐蕃作战时,这两个人都和他合作过,都是过了命的交情。

但和他一见两人的喜气不同,高良丘和王思礼虽然都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举止透着亲密,但脸上却是一副怎么都高兴不起来的神色。

尤其是一眼看见还没喝的黍米羹,看着杜灵宝手里捏着的小旗,高良丘就皱了皱眉头,说道,“杜兄,别这么费心费力了。与其这时候还在思虑在哪弄两支伏兵,还不如多弄点人先修补修补城墙。”

杜灵宝一愣,他下意识的从被风吹动的帐门帘子的缝隙之中看向潼关的城墙。

潼关的城墙在朔风之中泛着斑驳锈色,这座依秦岭、傍黄河的天下雄关,此刻像一柄生锈的巨锁横亘在崤函古道上。夯土筑就的十二丈城垣本应巍峨如神人执戟,如今却爬满皲裂的纹路。

前些年的地动带来的痕迹,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足够的军费去修整,或者说那些军费,都被守将用在了更合适的地方。

谁会想到,如此盛唐,会有大军逼近到潼关城下?

“天冷,背阴处已经开始结冰了。”

高良丘的声音里也透着一丝寒冷,“幽州这些将领,这些年一直和山贼作战,他们打得最多的就是攻城战,任何能够想到的办法,他们在作战的时候都用过,城墙的这种裂缝,他们只要用水龙炮一喷,等到一结冰,裂缝撑得更大,城墙就没那么结实了。”

“是我疏忽了。”杜灵宝额头上顿时见汗。

“他其实真正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王思礼忍不住轻声叹了口气,他也看向潼关城墙,此时潼关的城墙上正在临时搭建不少木质高台,许多高台上都已经吊上去了床子弩,即便是在黑夜之中,都可以看到那些弩机齿轮间凝结着暗红色的血垢。

“其实良丘的意思是,咱们做得再多,能否守得住潼关的决定权也不会握在我们手里。”他转头看着一脸惶恐和羞愧的杜灵宝,慢慢的说道,“想想常秀的下场,就明白了。”

杜灵宝苦笑了一下,神色渐肃。

“此事固然令人心寒,但我等将领…尽心尽力便是。身前身后事,将来自有史书评说。”

王思礼点了点头。

他一时没有说什么。

此时账外却传来此起彼伏的咳喘声。

潼关内的军士,最近有过风邪外感,而且军马牲畜在关城之中密度极高,很多水源之中都有了粪水味道,很多军士也已经出现了秋痢拉肚子的症状。

关城内存粮尚够,但药物是不够的。

而且按照他的所知,之前这里的武库诸多军械被洛阳调用,之前虎牢关、洛阳守军的箭矢多得仿佛不要钱一样,但潼关守军的每名弓手现在最多只有两壶箭可分。

“哪来的烟气?”

这时候杜灵宝突然一个箭步掠到营帐门口,一把掀开门帘。

潼关城中此时明显有一股烟气在飘向天空。

“刺史府的方位,那应该是城里的官员在焚烧一些公文。”王思礼看了一眼那股烟气,又轻声的说道,“我已接到消息,明日安知鹿就将在洛阳称王,自封大燕圣武皇帝。”

“什么?”杜灵宝面色顿时铁青,“此獠怎么敢的!”

“明日洛阳的告天下书中会宣称,安知鹿在平定营州叛乱时,获太上老君赐《混元真符》,符中有真言‘燕代唐兴’,且说太上老君告知他,长安有祸国殃民之人蛊惑圣人,阻塞言路,窃弄国柄二十余年,放逐太子,大行巫蛊之道。”

杜灵宝气得直骂,“简直是满口胡言。”

王思礼转身走回营帐,等到杜灵宝走回沙盘前,他才面无表情的接着说道,“为了收买民心,他会宣称赋税三年不征,且会还地于胡,让那些羁縻州的粟特、契丹、奚族、同罗等等胡人,建共治之国。他还会利用修行者造势,明日洛阳会有霜冻,但他会令洛阳城中白霜尽泛红光,作‘红光满城’之吉兆。还会令一些人在黄河之中捞出带尖利牙齿的鲤鱼,说是应了太上老君混元真符之中所述妖邪异相。”

杜灵宝连连冷笑,“不错,这种手段,当年的夏王最为擅长,那妖女窦临真,现在不就是和他混在一块么?”

王思礼深吸了一口气,他压低了声音,“杜兄,你还是没有听明白我们的意思,安知鹿此獠明日才称王,但他明日称王的一些细节,我却已经知道了,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我是太原王氏第七房次子。”

杜灵宝深吸了一口气,他看着王思礼,寒声道,“王兄,恕我直言,我还是听不明白你到底什么意思。”

“身为太原王氏的嫡系,我已经拥有大唐绝大多数人根本无法企及的权势和行事便利,但即便是我,也根本进不去我王氏的琅嬛阁,我也根本不知道王氏的大房二房和三房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但此次这潼关,何止是我王氏,李氏、韦氏、卢氏……大唐所有的势力会在此厮杀,我们得自救。否则我们无论如何卖力,都会和常秀一样成为牺牲品,史书评说?杜兄,你觉得史书会如何评价常秀?”

……

刺史府后院的古槐下,三个小吏正在焚烧公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